贾琛皓;吴美其;郭瑞杰;倪俊;崔瑞雪;目的 比较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 CAA)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患者的脑代谢差异,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 glucose, 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脑显像对CAA和AD的鉴别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符合修订Boston标准的很可能CAA患者以及年龄与其相近的AD患者。随机纳入同期行~(18)F-FDG PET/CT检查且认知功能正常的人群为对照。对3组~(18)F-FDG PET/CT图像进行视觉分析和定量分析。结果 共入选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0例很可能CAA患者(CAA组)、10例AD患者(AD组)以及11例认知功能正常的对照人群(对照组)。视觉分析结果显示,相较对照组,AD组典型表现为双侧基本对称的颞顶叶代谢减低,以颞叶内侧、后扣带回代谢减低最为显著;CAA组皮层代谢减低区呈无特定规律分布,代谢减低或缺损区与出血区域相关。基于体素的脑代谢图像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相较对照组,AD组后扣带回、海马旁回、顶叶、颞叶内侧的代谢显著减低(P<0.01);CAA组广泛白质区以及尾状核头、胼胝体、前扣带回、颞叶外侧皮层等处代谢显著减低(P<0.01)。基于脑区的定量分析显示,CAA组枕叶/后扣带回(occipital/posterior cingulate, O/PC)相对脑桥的~(18)F-FDG标准摄取值比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ratio, SUVr)明显低于AD组(0.91±0.05比1.07±0.08,P<0.001);O/PC SUVr鉴别很可能CAA、AD的曲线下面积为0.98(95%CI:0.93~1.00),最佳临界值为0.96,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0%。结论CAA与AD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呈明显不同的代谢降低图型;O/PC SUVr或可作为二者鉴别诊断的敏感指标。
2022年02期 v.13 263-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4 ] |[引用频次:0 ] 赵喆;唐彦;周婧雅;陈晓光;张磊;陈丽萌;袁涛;目的 总结Gitelman综合征(Gitelman syndrome, G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药物治疗情况,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诊断为GS且住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肾穿刺活检病理特征以及药物治疗情况进行归纳,并根据是否使用螺内酯,分为单纯补钾组和联合螺内酯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共纳入50例GS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30.78±13.99)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乏力(54.0%,27/50),其他临床表现包括四肢无力(40.0%,20/50)、肢体麻木(26.0%,13/50)、软瘫(26.0%,13/50)、心悸(16.0%,8/50)、夜尿增多(14.0%,7/50)。入院时血钾(2.55±0.45)mmol/L,血镁(0.64±0.20)mmol/L,24 h尿钾(92.25±41.33)mmol, 24 h尿镁(3.75±2.14)mmol, 24 h尿钙0.68(0.38,1.32)mmol;血气分析结果显示,29例(58.0%)发生代谢性碱中毒;31例接受卧立位醛固酮试验的患者中,21例(67.7%)存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7例(14.0%,7/50)患者行肾穿刺活检术,其中1例肾小球系膜增生,5例肾小球旁器明显增生,另1例未见明显肾小球旁器增生。50例患者均接受口服补钾治疗,平均补钾量为(1.62±1.25)mmol/(kg·d)。其中,46例(92.0%,46/50)口服氯化钾缓释片(1.5~12 g/d);19例(38.0%,19/50)口服20%枸橼酸钾口服溶液(40~200 mL/d,分2~4次服用);37例(74.0%,37/50)接受门冬氨酸钾镁片治疗(2~15片/d);32例(64.0%,32/50)使用螺内酯片(20~240 mg/d);2例(4.0%,2/50)使用钙镁片(3片/d)。联合螺内酯组治疗后血钾升高水平显著高于单纯补钾组[(1.07±0.61)mmol/L比(0.73±0.59)mmol/L,P<0.05]。50例患者出院时平均血钾为(3.49±0.44)mmol/L,血镁为(0.67±0.16)mmol/L。结论 GS多见于青少年或成年人,但儿童亦可发病。最常见的症状是乏力,实验室检查可见低血钾、低血镁、低尿钙、代谢性碱中毒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表现。该病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联合螺内酯可提高补钾效果,总体预后较好。
2022年02期 v.13 277-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8 ] |[引用频次: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