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帅;韩志岩;王晓建;韩京军;伍德强;张磊;林焰桂;梁建文;魏文斌;张文林;母存富;王义;李巅远;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_2)与混合静脉氧饱和度(mixed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vO_2)对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患者修补术后评估价值的一致性。方法本研究前瞻性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北京阜外医院、广州中山大学第八附属医院及四川省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且符合入选及排除标准的43例CHD-PAH患者,分别于停体外循环后即刻及转入重症监护室后6、12、24、48 h等5个时间点,同时测量ScvO_2及SvO_2,并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血红蛋白及乳酸等指标。采用Bland-Altman检验分析两个指标的一致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两指标偏倚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ScvO_2和SvO_2的总体相关系数R~2=0.369,体外循环后即刻R~2=0.515,入重症监护室后6、12、24、48 h的R~2分别为0.375、0.605、0.712、0.252。Bland-Altman检验显示ScvO_2与SvO_2的偏倚(△ScvO_2﹣SvO_2)为-1.3%,一致性区间(limits of agreement,LOA)为(-17.0%,14.4%)。总体上氧摄取率(oxygen extraction rate,O2ER)(R~2=0.030,P<0.05)、肺动脉收缩压(R~2=0.030,P<0.05)和心率(R~2=0.032,P<0.05)对△ScvO_2-SvO_2的影响较小;当ScvO_2<70%时,O2ER(R~2=0.203,P<0.01)、肺动脉收缩压(R~2=0.110,P<0.01)、心率(R~2=0.150,P<0.01)对△ScvO_2-SvO_2的影响则较大,此时ScvO_2有低估SvO_2的趋势,而当ScvO_2≥70%时,ScvO_2会高估SvO_2。机械通气期间ScvO_2与SvO_2的偏倚为-1.3%,LOA为(-16.1%,13.5%),△ScvO_2-SvO_2的影响因素为O2ER(R~2=0.122,P<0.01);撤机后ScvO_2与SvO_2的偏倚为-1.3%,LOA为(-19.5%,16.8%),△ScvO_2-SvO_2的影响因素为O2ER(R~2=0.320,P<0.01)和动脉氧饱和度(R~2=0.320,P<0.01)。结论CHD-PAH患者术后监护中ScvO_2不能替代SvO_2的评估价值。当ScvO_2≥70%时,宜同时监测ScvO_2与SvO_2以排除低灌注状态。
2018年03期 v.9 228-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5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15145 ] |[阅读次数:661 ] |[引用频次:2 ] - 王欣;洪新宇;李金玉;赵瑞杰;杨煜清;柳思华;孙雪峰;朱卫国;范俊平;施举红;
目的调查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现状,探究Padua风险评估模型是否适用于内科住院患者。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5月17日至9月9日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住院患者基本信息和VTE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及发生情况,比较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个月内发生与未发生VTE患者的异同点,评估危险因素与VTE事件相关性。使用Padua风险评估模型对患者进行VTE风险分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共311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症状性VTE发生率为2.5%。Padua模型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62.3%,模型分层下高危患者占比38.8%。Padua模型中高龄、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肥胖、近期创伤和(或)手术这4项危险因素在VTE及非VTE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别(P>0.05),而模型未包含的危险因素如雌、孕激素、输血、机械通气与VTE发生显著相关(P均<0.01)。Padua模型高危患者接受抗凝药物预防及机械预防的比例显著高于低危患者(P<0.01),其中85.3%的高危患者未接受抗凝药物或机械预防,亦未发生VTE。结论 Padua模型特异度低,模型中多项危险因素及其权重分布不合理,对内科住院患者VTE风险分层的价值有限。
2018年03期 v.9 234-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3K] [下载次数:637 ] |[网刊下载次数:1356 ] |[阅读次数:361 ] |[引用频次:28 ] - 郭琦;杨启文;胡静;高劲松;刘俊涛;
目的比较传统阴道拭子培养法和阴道直肠拭子Lim次代接种法对孕晚期阴道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定植的筛查效果。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产科门诊接受常规产前检查的1371名孕妇,于孕35~37周同时采取传统阴道拭子培养法和阴道直肠拭子Lim次代接种法筛查GBS,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并分析两种筛查方法的阳性率、检出率和假阴性率。结果 1371名孕晚期妇女阴道GBS的定植率为8.0%,传统阴道拭子培养法的检出率为41.8%,假阴性率为58.2%;阴道直肠拭子的检出率为80.0%,假阴性率为20.0%;两种方法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阴道直肠拭子Lim次代接种法对阴道GBS定植筛查的效率优于阴道拭子培养法,二者联合应用可提高检出率,避免漏诊。
2018年03期 v.9 242-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1712 ] |[阅读次数:479 ] |[引用频次:9 ] - 刘畅;徐英春;宋红梅;杨文航;杨启文;刘亚丽;郭莉娜;刘文静;赵颖;窦红涛;王瑶;王贺;赵玉沛;孙宏莉;
目的了解分枝杆菌实验室检测中培养、涂片抗酸染色及PCR-荧光探针法的应用情况与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送检分枝杆菌的10 326份培养、25 269份涂片抗酸染色及5949份PCR-荧光探针法检测的标本种类分布及阳性标本检出率,比较3种检测方法的差异及诊断价值。结果培养法以血液标本数量最多(31.4%),涂片抗酸染色和PCR-荧光探针法均以痰标本数量最多(40.3%和40.4%)。PCR-荧光探针法阳性标本检出率(8.9%)明显高于培养(5.6%)和涂片抗酸染色(1.9%)(P<0.05)。以培养法为金标准,PCR-荧光探针法的敏感度(42.9%)高于涂片抗酸染色法(31.3%),特异度(95.2%)低于涂片抗酸染色法(97.4%)(P均<0.05)。结论 3种分枝杆菌实验室检测方法中,PCR-荧光探针法的阳性标本检出率和敏感度均较高,在实验室分枝杆菌属的检测中具有重要价值。
2018年03期 v.9 246-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185 ] |[阅读次数:358 ] |[引用频次: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