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学杂志

Medical Journal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卷首语

  • 百舸争流 奋楫者先

    赵玉沛;

    <正>时光荏苒,岁序更新,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我们走进2018。我代表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向关心并支持《协和医学杂志》的编委、青委、专家学者、读者、作者及各界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节日祝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创刊7年来,杂志不忘传承与弘扬、交流与进步的办刊初衷,坚持引领学术方向、倡导学术争鸣的办刊宗旨,取得长足发展。2017年4月,我们组建了新一届编委会,搭建了杂志微

    2018年01期 v.9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151 ] |[阅读次数:224 ] |[引用频次:0 ]

述评

  • 前景与挑战:当医学影像遇见人工智能

    金征宇;

    伴随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图像智能识别技术可较大程度降低医生工作量的观点在业界已达成共识。但在综合诊疗上,人工智能可否给予医生更好的意见和建议尚无定论。目前,国内医学影像领域的人工智能绝大多数仅集中于单纯的图像识别,缺乏医学数据的积累和对影像报告的分析,人工智能和医学影像结合的模式刚刚开始,我们期待科技的进步继续成为人类文明的动力之源。

    2018年01期 v.9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3184 ] |[网刊下载次数:12939 ] |[阅读次数:738 ] |[引用频次:61 ]
  • 中国罕见病研究的现状与未来

    徐昊鹏;朱翀;弓孟春;张抒扬;

    罕见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沉重负担,对罕见病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科学价值。中国人口基数巨大,为罕见病研究提供了广阔资源,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既往中国在罕见病领域取得了众多成就,同时也面临着研究力量分散、资源整合缺乏等问题。随着政府部门、学术机构、研究团体及个人对罕见病研究的重视及参与,中国罕见病研究正朝着协作、创新方向发展。未来的中国罕见病研究将从多个方面推进,为中国及世界应对罕见病挑战作出贡献。

    2018年01期 v.9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下载次数:1028 ] |[网刊下载次数:12789 ] |[阅读次数:411 ] |[引用频次:20 ]

专家论坛

  • 深度学习技术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应用

    夏黎明;沈坚;张荣国;王少康;陈宽;

    深度学习技术,作为最近几年人工智能最热门的研究领域,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深度学习在很多行业中展现出强大的应用能力,在某些视听识别任务中的表现甚至超越了人类。在医学领域,深度学习也逐渐成为研究者们分析大数据,尤其是医学影像的首选方法。本文简要介绍深度学习的历史与概况,结合国内外最新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阐述深度学习在医学影像领域的科学研究进展,同时介绍深度学习在医学影像领域产品化应用及其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2018年01期 v.9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下载次数:2711 ] |[网刊下载次数:484 ] |[阅读次数:782 ] |[引用频次:64 ]
  • 基于深度学习的皮肤影像分类

    周航宁;谢凤英;姜志国;刘洁;晋红中;孟如松;崔勇;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分类、检测等任务中相对传统模式识别方法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2017年1月,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采用深度学习方法对皮肤镜和临床皮损图像进行自动分类,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代表了皮肤图像自动分析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文从数据库建立、研究方法设计以及试验结果分析等角度对这一研究工作进行解读,并分析国内皮肤影像计算机辅助诊断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多源皮肤影像大数据分析与智能辅助诊断的发展空间,以期推进我国皮肤疾病的医疗诊断水平。

    2018年01期 v.9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下载次数:736 ] |[网刊下载次数:15365 ] |[阅读次数:348 ] |[引用频次:15 ]
  • 机器学习在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及预测中的应用

    文宏伟;陆菁菁;何晖光;

    多模态磁共振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为大脑工作原理研究及脑部疾病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当前多数神经精神性疾病的诊断仅依据其临床症状,缺少客观的神经影像生物学标志物。传统的基于组间比较的单变量分析仅能在组间水平进行推断,无法提供个体水平的诊断和预测,临床应用价值非常有限。机器学习技术可在不同水平对神经影像进行计算分析和研究,发现其中规律从而有效预测和分类未知数据,找出与脑疾病高度相关的脑区特征,提供个体水平的诊断并探测脑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本文对基于机器学习的神经影像分析步骤及机器学习在神经精神疾病智能诊断及预测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研究发展进行展望。

    2018年01期 v.9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K]
    [下载次数:1260 ] |[网刊下载次数:185 ] |[阅读次数:366 ] |[引用频次:28 ]
  • 孕妇可穿戴设备的应用与管理

    朱元方;王文军;马亦良;吕羽;马良坤;

    近年来,孕妇可穿戴设备产业发展迅速,从胎心监护仪到多功能检查仪,实现了胎心、血糖、血压等指标的院内外监测与管理。孕妇可穿戴设备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将医院和母胎联系在一起。本文介绍可穿戴设备及其关键技术,探讨面向妊娠期女性可穿戴设备的典型应用及医院产科的监护管理模式,并分析当前国内外孕妇可穿戴设备领域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2018年01期 v.9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下载次数:498 ] |[网刊下载次数:302 ] |[阅读次数:399 ] |[引用频次:9 ]
  • 对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的再认识

    蒋芳;向阳;

    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pithelioid trophoblastic tumor,ETT)是一类少见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来源于绒毛膜型中间型滋养细胞。ETT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给诊断带来很大难度,确诊主要依靠手术病理诊断。虽然ETT生长缓慢,但相比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其恶性程度明显升高,某些ETT病例表现出侵袭性及致命的临床结局,一旦出现转移或复发,治疗效果通常较差。手术对于疾病的治疗有重要作用,术后辅助化疗仍无规范可寻。不良预后因素包括:子宫多发病灶、出现子宫外病灶、距离前次妊娠间隔时间>4年以及高Ki-67指数。目前对于ETT的认识非常有限,需要收集更多病例或进行前瞻性临床试验以指导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018年01期 v.9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7380 ] |[阅读次数:337 ] |[引用频次:10 ]

指南与共识

  •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北京协和医院专家共识

    朱鸣雷;黄宇光;刘晓红;张保中;刘颖;刘大为;于健春;陈伟;何小东;朱兰;康琳;唐帅;秦明伟;李子健;姚海源;

    老年患者进行手术具有较高风险,需手术科室、麻醉科、老年医学科、内科、重症医学科、物理医学康复科、肠内肠外营养科等多学科团队分工协作,共同管理。手术目标的制定,需从老年患者整体出发,考量手术获益和患者意愿;术前应综合评估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认知能力、情绪、谵妄风险、营养、功能状态、衰弱、用药、疼痛、康复等情况,将老年患者术前状态调整至最佳;术中应关注老年患者的麻醉方式、体温保护等特殊问题;术后应有效控制呕吐、疼痛,强化营养支持,预防谵妄,维持功能,保证医疗的连续性。北京协和医院相关科室专家就上述问题讨论制定了该共识,以更好地开展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

    2018年01期 v.9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下载次数:1771 ] |[网刊下载次数:1777 ] |[阅读次数:703 ] |[引用频次:66 ]

论著

  • 智能健康物联网系统对血脂异常人群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的管理效果

    徐腾达;郭璐;苏绍荣;杜颖;汪颖;王海涛;王振捷;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应用智能健康物联网系统对血脂异常人群进行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herapeutic lifestyle changes,TLC)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将52例血脂异常者作为干预对象,利用智能健康物联网系统(可穿戴设备、居家监测、智能APP)进行TLC健康管理,干预期为3个月,观察干预对象行为习惯(饮食、运动)与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干预后,干预对象的行为习惯观察变量总获益率为5.5%~49.9%,生理指标观察变量总获益率为-6.9%~63.6%;干预对象的体质量指数、腰围、腰臀比、血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利用智能健康物联网系统对血脂异常人群进行TLC管理有效、可行。

    2018年01期 v.9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1362 ] |[阅读次数:438 ] |[引用频次:4 ]
  • 世界卫生组织关注的临床重要细菌耐药变迁:北京协和医院10年数据分析

    张小江;张辉;杨启文;王瑶;王贺;孙宏莉;刘文静;张丽;赵颖;刘亚丽;郭莉娜;窦红涛;肖盟;徐英春;

    目的了解世界卫生组织关注的临床重要细菌在北京协和医院的耐药变迁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7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10年间临床分离的46 168株非重复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2016年版标准判读药敏结果,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46 168株非重复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6679株,鲍曼不动杆菌6422株,肠杆菌科细菌24 001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1 046株、肺炎克雷伯菌6034株),屎肠球菌235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056株,肺炎链球菌652株。10年来,北京协和医院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从38.3%(2007年)下降至22.4%(2016年);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从52.8%(2007年)上升至71.9%(2016年);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的检出率从1.9%(2007年)上升至5.3%(2016年),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1.3%(2007年)上升至14.4%(2016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检出率从56.5%(2007年)下降至27.0%(2016年);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近5年为3.3%~5.8%;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不敏感株的检出率近2年为0.9%~6.4%。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仍呈上升趋势,给临床的抗感染治疗带来了极大挑战。

    2018年01期 v.9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1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3624 ] |[阅读次数:402 ] |[引用频次:25 ]
  • 中老年肾癌患者内脏型肥胖与肿瘤分级的关系

    杜依青;刘士军;叶雄俊;杨波;李清;于路平;张晓威;盛正祚;殷华奇;王强;秦彩朋;徐涛;

    目的探讨中老年肾癌患者内脏型肥胖与肿瘤病理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9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78例经病理证实的中老年(年龄≥50岁)肾癌患者资料。采用术前脐平面CT平扫进行内脏脂肪、皮下脂肪和总脂肪含量测定。内脏型肥胖以内脏脂肪占总脂肪的百分比表示。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临床常用指标及肥胖评估指标与高级别肾癌风险肿瘤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278例肾癌患者中,29例(10.43%)为高级别肿瘤。与低级别肿瘤组相比,高级别肿瘤组内脏型肥胖患者比例较高[(47.80±8.33)%比(43.24±10.24)%,P=0.022],肿瘤直径较大[(5.42±2.99)cm比(4.11±2.27)cm,P=0.021],但体质量指数、总脂肪含量、内脏脂肪含量和皮下脂肪含量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内脏型肥胖与较高的肿瘤分级相关(OR=1.045,95%CI:1.002~1.090,P=0.042)。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进展性肾癌和肿瘤直径较大(>4 cm)的病例中,内脏型肥胖与肿瘤分级相关(OR=1.131,95%CI:1.017~1.256,P=0.023;OR=1.061,95%CI:1.005~1.121,P=0.032),而在局限性肾癌和肿瘤直径较小(≤4 cm)的病例中未观察到该现象。结论在中老年肾癌患者中,尤其是进展性肾癌和肿瘤直径较大的患者中,内脏型肥胖与肿瘤分级相关,内脏型肥胖可能是高级别肾癌的危险因素。

    2018年01期 v.9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199 ] |[阅读次数:445 ] |[引用频次:2 ]

综述

  • 黑色素瘤的生物标志物:从基因组学到表观遗传学

    吴海竞;付思祺;李倩文;张慧明;陆前进;郭重;

    黑色素瘤是一种发病率极高、极难治愈的皮肤恶性肿瘤,其中转移性黑色素瘤的5年生存率几乎为零。虽然化疗和免疫疗法(如抗PD-1/PD-L1单克隆抗体生物制剂)发展迅速,药物抵抗的高发率仍是治愈率低的主要问题。因此,目前研究热点逐渐转移至"运用生物标志物进行早期辅助诊断和药物反应预测"。随着检测技术的日新月异,很多新型生物标志物被发现,甚至已作为治疗靶点。本文从基因水平和表观遗传学水平总结黑色素瘤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并讨论其对疾病诊断、发展和治疗反应的预测价值,为寻找潜在治疗靶点提供新的思路。

    2018年01期 v.9 6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下载次数:674 ] |[网刊下载次数:249 ] |[阅读次数:381 ] |[引用频次:5 ]

医学继续教育

  •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临床分型、分期及病情评估

    李晓光;刘明生;崔丽英;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进展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起病隐袭,进展缓慢,因呼吸衰竭死亡,目前尚无治愈方法。近年来研究表明多种措施可延长患者存活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了科学合理地治疗ALS,本文就其临床分型、分期、治疗模式及对ALS病情进展的评估和随访方法进行介绍。

    2018年01期 v.9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下载次数:1270 ] |[网刊下载次数:1372 ] |[阅读次数:290 ] |[引用频次:24 ]

疑难病与罕见病专栏

  •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的预后评估及治疗

    薛澄;周晨辰;梅长林;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患病率为1‰~2‰,属于罕见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双侧肾囊肿且逐渐发展,肾脏体积进行性增大,肾功能逐步降低。PKD1基因突变约占81%,PKD2基因突变约占10.5%~22%。血管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和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 AMP)信号通路在ADPKD囊肿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发表的梅奥风险评估模型和PROPKD(predicting renal outcome in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评分是ADPKD较好的预后评估模型,已成为临床医生决策的重要依据。通过拮抗AVP受体,抑制c AMP通路的托伐普坦已成为ADPKD首个特异治疗药物,可有效抑制总肾脏体积的增长和保护肾功能。药物的长期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2018年01期 v.9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1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231 ] |[阅读次数:344 ] |[引用频次:4 ]

临床生物样本库

  • 临床生物样本库信息系统建设与发展

    郭丹;杨文航;徐英春;

    随着转化医学的快速发展,临床生物样本库的作用日益凸显,其建设和应用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信息管理系统是样本库的核心部分,其建设应立足于支撑样本库的运营、管理和服务全过程,通过建立样本信息数据采集流程、数据集成与交换系统及安全系统,形成一体化整合数据库和公共门户网站,实现生物样本、临床资料和分子数据等各种资源的高效管理和全面共享。

    2018年01期 v.9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0K]
    [下载次数:550 ] |[网刊下载次数:283 ] |[阅读次数:353 ] |[引用频次:16 ]

临床研究与循证医学

  • 临床研究结局指标选择与样本量估计

    曾于珍;陈世耀;

    结局指标的选择应考虑研究设计、预期结果及可用资源。目前常用的结局指标包括生物学指标、卫生经济学评价及生活质量评价。结局指标、观察方法、评价方法与研究设计相关并影响样本量估计。样本量估计需同时考虑检验效力、差异显著水平、效应量及连续变量中的标准差值。临床研究中,合理的结局指标选择与样本量估计可显著提高临床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及可行性。

    2018年01期 v.9 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9K]
    [下载次数:2035 ] |[网刊下载次数:466 ] |[阅读次数:459 ] |[引用频次:38 ]

协和M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