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磊;薛华丹;金征宇;
靶向治疗是腹部肿瘤个体化精准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胃肠间质瘤的疗效尤为显著,被誉为"现代抗肿瘤治疗的典范"。影像学是目前临床评价腹部肿瘤靶向治疗疗效的常用手段。由于肿瘤靶向治疗后组织学变化多样,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存在形态学偏倚;Choi及mChoi、SACT(size and attenuation CT)、MASS(morphology,attenuation,size and structure)等标准联合CT值指标,解决了肿瘤坏死囊变导致体积增大的问题。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及单能CT等新技术的探索应用,一系列功能影像学参数[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K~(trans)、碘浓度值等]为肿瘤靶向治疗疗效的预测和治疗后早期评估提供了新的潜力指标。图像纹理分析技术则可深入挖掘影像学信息,提供丰富量化参数供临床评效参考。影像医生应通过多学科诊疗协作组(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等模式加强与临床沟通及开展联合科研,积极探索新的参数和标准,进一步提高腹部肿瘤靶向治疗疗效预测和评价水平。
2017年Z1期 v.8 8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9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181 ] |[阅读次数:309 ] |[引用频次:7 ] - 姚宏伟;张忠涛;
我国结直肠外科手术技术发展迅猛,但在专科化建设、诊疗规范化、临床研究的开展等方面仍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我国结直肠外科未来应重点加强专科化建设,提高结直肠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规范化程度,推广结直肠外科手术的标准化和微创化;更为重要的是,应在全国性学术机构的组织下,开展基于中国结直肠疾病患者的外科相关临床研究,并获得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形成中国结直肠疾病的外科治疗相关指南,用于指导我国结直肠疾病诊疗的外科临床实践。中国结直肠外科的未来发展任重而道远。
2017年Z1期 v.8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1787 ] |[阅读次数:316 ] |[引用频次:1 ]
- 孙赛花;周纯武;李静;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疾病之一,其死亡率已跃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因此,乳腺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已经成为乳腺疾病的工作重点。新辅助化疗是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方面优于超声、X线和临床检查。磁共振不仅能进行结构成像,也可进行功能成像。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扩散加权成像、灌注成像及磁共振波谱等功能技术在乳腺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
2017年Z1期 v.8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2138 ] |[阅读次数:283 ] |[引用频次:12 ] - 宋天彬;卢洁;
新辅助放化疗已成为直肠癌术前常规治疗手段,具有降低直肠癌分期、提高直肠癌保肛率、减少直肠癌局部复发及可能达到病变完全缓解等优势。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能够反映肿瘤分子功能信息,可较好地评估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的疗效,本文对DWI在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早期疗效监测、肿瘤残余、临床及病理缓解等方面的价值及其局限性进行综述。
2017年Z1期 v.8 100-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3910 ] |[阅读次数:255 ] |[引用频次:5 ] - 张琪;欧阳汉;
近年来,子宫内膜癌已成为发达国家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肿瘤分期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治疗方式及预后的重要因素,术前准确分期有助于识别高风险子宫内膜癌患者并制定最佳治疗方案。磁共振成像因其软组织分辨率高,多序列、多参数成像等优势,已成为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最佳非侵入性检查方法。本文就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2017年Z1期 v.8 10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163 ] |[阅读次数:267 ] |[引用频次:8 ] - 王昭琦;郭佳;鲁亚南;张宏凯;黎海亮;曲金荣;
食管癌的发病率在全球恶性肿瘤中居第8位,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主要原因是难以早期诊断及精准分期。目前常用的影像术前分期手段已不能满足临床实际需要,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中的扩散加权成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DWI-IVIM)、T2-mapping、radial-VIBE、T2-TSE-BLADE等新技术、新序列在可切除性食管癌术前分期中具有很大优势。
2017年Z1期 v.8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4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2178 ] |[阅读次数:255 ] |[引用频次:3 ] - 张波;
精准医学的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医疗领域的主题。在新兴生物与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病理学正在经历学科重新布局和改造:即从器官、组织、细胞到亚细胞器以及分子复合体的各层次整合,且与放射、磁共振成像、超声等影像学结合进而诞生形态组学,同时与基因组等分子组学建立关联性,实现形态与功能的确实联系;并与环境、社会及人文因素整合,实现基于医疗大数据的分子病理流行病学。这些发展将重新定义病理学在精准医学时代中的桥梁作用。
2017年Z1期 v.8 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2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3716 ] |[阅读次数:309 ] |[引用频次:12 ]
- 黄诚;陈野野;李单青;周小昀;刘洪生;李力;秦应之;何嘉;马冬捷;
目的探讨胸部神经内分泌肿瘤所致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ectopic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syndrome,EAS)的手术诊治经验,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方法 1983年12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部神经内分泌肿瘤引起的EAS 33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3例,回顾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随访情况,计算生存期并分析相关的预后因素。结果 33例患者就诊时中位年龄33岁(13~65岁),中位病程12个月(1~156个月)。所有患者均存在库欣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均由胸部CT定位病变来源。手术治疗后血清皮质醇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明显下降(P<0.05)。围手术期死亡1例(1/33,3.0%),术后出现并发症2例(2/33,6.1%)。33例患者5年存活率为65.8%,其中病变来源于肺部患者的5年存活率明显优于病变来源于胸腺患者(84.2%比36.3%,P<0.05)。类癌与不典型类癌5年存活率分别为76.2%和45.7%(P=0.056);Ⅰ-Ⅱ期病变与Ⅲ-Ⅳ期病变5年存活率分别为80.0%和50.5%(P=0.072)。结论胸部神经内分泌肿瘤所致EAS早期诊断及治疗存在较大难度,胸部CT是病变定位的最佳方法,肺部病变预后明显优于胸腺来源病变,病理类型及分期可能是影响其预后的因素。
2017年Z1期 v.8 147-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0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274 ] |[阅读次数:323 ] |[引用频次:6 ] - 任新瑜;袁礼;沈松杰;吴焕文;陆俊良;梁智勇;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CK5/6、CK14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对基底样三阴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北京协和医院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115例三阴乳腺癌患者,收集其临床及病理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所有石蜡标本中CK5/6,CK14和EGFR的表达,以此判定是否为基底样三阴乳腺癌。以三者联合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CK5/6,CK14和EGFR单独检测、两两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一步分析基底样三阴乳腺癌和非基底样三阴乳腺癌在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等临床及病理特征方面的差异。结果115例三阴乳腺癌患者平均患病年龄为(50.7±13.6)岁。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单独检测CK5/6,基底样三阴乳腺癌阳性率为29.6%(34/115),CK14为21.7%(18/83),EGFR为60.9%(70/115)。CK14,CK5/6和EGFR三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67.8%(78/115)。将三者联合检测的阳性例数作为金标准,则EGFR与CK5/6联合检测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可达98.7%及100%。基底样三阴乳腺癌与非基底样三阴乳腺癌在组织学类型、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死亡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基底样三阴乳腺癌总生存期显著缩短(HR=0.363,95%CI:0.139~0.947)。结论 CK14、CK5/6和EGFR联合检测能够标识出最多数量的基底样三阴乳腺癌。基底样三阴乳腺癌预后比非基底样三阴乳腺癌预后更差,病理识别很重要。
2017年Z1期 v.8 154-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4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87 ] |[引用频次:8 ] - 张丽帆;边赛男;刘晓清;张月秋;杨启文;侍效春;徐英春;
目的总结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阴性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血流感染(blood stream infection,BSI)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检索并纳入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HIV阴性,同时外周血分枝杆菌培养阳性并最终确诊为MTB BSI或外周血培养阴性但病原学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结果 6999例送检外周血分枝杆菌培养患者中,最终筛选纳入28例MTB BSI患者(研究组)和32例外周血培养阴性但病原学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对照组)。研究组女性患者比例(57%比25%,P=0.011)、体温峰值[(39.70±0.78)℃比(38.70±0.98)℃,P<0.001)]、累及1个以上器官患者比例(71%比3%,P<0.001)、合并严重并发症患者比例(32%比3%,P=0.008)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94.74(61.63~144.21)mg/L比59.97(28.88~104.50)mg/L,P=0.01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0.44(0.27~0.77)×10~9/L比1.03(0.52~1.42)×10~9/L,P=0.001]。结论 HIV阴性患者也可发生MTB BSI,尤其高热的女性患者,病变累及多个器官,合并严重并发症,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减低而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时,需考虑合并MTB BSI的可能。
2017年Z1期 v.8 161-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7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3782 ] |[阅读次数:310 ] |[引用频次:3 ] - 计鸣良;周希亚;高劲松;刘俊涛;
目的探讨单角子宫妊娠的临床特点及围产期结局。方法回顾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分娩的单角子宫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一般特征、诊断方法、妊娠期和分娩期并发症、分娩方式及围产期结局。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3例单角子宫妊娠患者的24次成功妊娠。患者分娩时年龄(30.96±3.61)岁,孕前超声诊断4例(17.4%),早孕期超声诊断3例(13.0%),子宫输卵管造影诊断6例(26.1%),既往手术探查诊断7例(30.4%),本次分娩过程中诊断3例(13.0%)。既往15次妊娠中不良结局9次(60%),主要为自然流产或胚胎停育,本次妊娠期间发生脐带绕颈45.84%、臀位29.17%、胎儿生长受限16.67%。24例次分娩孕周(37.55±2.38)周,剖宫产率95.8%,产时出血量(177±49)ml,新生儿全部成活(100%),体重(2826.0±692.8)g。结论单角子宫妊娠胎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但大多可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2017年Z1期 v.8 167-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1572 ] |[阅读次数:263 ] |[引用频次: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