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学杂志

Medical Journal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论著

  • 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及与雌激素受体β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关系

    袁礼;吴焕文;任新瑜;梁智勇;

    目的比较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在临床病理特征及部分免疫组织化学指标表达上的差异,并探讨这些免疫组织化学指标的表达与三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经组织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共863例,其中三阴乳腺癌患者135例,非三阴乳腺癌患者728例。分析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患者在发病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否累及乳头以及手术方式等临床病理特征方面的差异。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35例三阴乳腺癌患者与经单纯抽样法选取的135例非三阴乳腺癌患者中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 β,ERβ)、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P53、Ki67的表达,分析上述指标在两类乳腺癌中的表达差异。进一步通过单因素生存分析探讨三阴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结果三阴乳腺癌中浸润性导管癌的比例高于非三阴乳腺癌(86.7%比65.2%,P<0.001),发病年龄低于非三阴乳腺癌[(46.0±10.6)岁比(51.0±13.3)岁,P<0.05];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在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手术方式方面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在肿瘤累及乳头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三阴乳腺癌中ERβ阳性表达率较非三阴乳腺癌显著降低(63.7%比75.6%,P<0.05),而EGFR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62.2%比33.3%,P<0.05);P53、Ki67在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三阴乳腺癌相比,三阴乳腺癌的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复发生存率(relapse-free survival,RFS)更低(P<0.05)。三阴乳腺癌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ERβ阴性表达与EGFR阳性表达均与三阴乳腺癌的不良预后相关(P<0.05)。结论相较于非三阴乳腺癌,三阴乳腺癌有明显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发病年龄较低、原发肿瘤体积较大、分化程度低、易发生淋巴结转移、ERβ阳性表达率较低、EGFR阳性表达率较高、OS及RFS较低。ERβ和EGFR可能成为重要的三阴乳腺癌预后判断指标。

    2015年01期 v.6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836 ] |[网刊下载次数:2217 ] |[阅读次数:300 ] |[引用频次:21 ]
  • 少量出血患者使用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有效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李晗歌;张志永;黄宇光;虞雪融;

    目的探讨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intraoperative autotransfusion,IAT)能否改善少量出血患者的组织氧合及术后恢复。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腰椎后路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为Ⅰ~Ⅱ级且预计出血量<20%血容量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回输组输注回收自体血,对照组给予等量胶体液。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乳酸及脑氧饱和度,随访并比较术后恢复指标,包括体温、不适主诉、切口愈合、下地行走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共3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回输组和对照组各19例。回输组术后0.5 h和术后1 d的Hb均高于术中水平[分别为(116.5±10.7)、(115.4±12.3)、(106.6±12.6)g/L;P=0.001,P=0.004],而对照组术后Hb与术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0.5 h乳酸高于术前[(2.5±1.0)mmol/L比(1.3±0.6)mmol/L,P=0.016],而回输组术后乳酸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Hb、乳酸及脑氧饱和度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恢复指标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健康成人患者少量出血手术中使用IAT,对术后早期组织氧合有一定改善作用,但对术后恢复无显著影响。

    2015年01期 v.6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5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11420 ] |[阅读次数:259 ] |[引用频次:11 ]
  •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脑脊液细胞学特点及诊断意义

    关鸿志;陈琳;崔丽英;管宇宙;李秀丽;钱敏;任海涛;赵燕环;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的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细胞学特点及其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GBS患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和CSF检查资料。入组病例均符合《中国吉兰-巴雷综合征诊治指南》(2010年)诊断标准。CSF细胞学检查采用CSF细胞沉淀器(自然沉淀法)制片,MGG法染色。采用χ2检验比较CSF常规计数和CSF细胞学的阳性率。结果共28例GBS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19例,女9例,平均年龄39岁(8~69岁)。均急性起病,肢体无力22例,感觉减退13例,感觉过敏3例,球麻痹7例,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3例,尿潴留5例,体位性低血压1例,眼肌麻痹5例,面瘫10例,共济失调4例。临床分型: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20例,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1例,急性运动感觉轴索性神经病1例,急性感觉神经病1例,Miller Fisher综合征4例,抗GQ1b抗体阳性的眼肌麻痹1例。CSF蛋白0.39~4.23 g/L,蛋白升高26例,其中11例蛋白>1.0 g/L;CSF白细胞计数:(0~5)×106/L 26例,(6~10)×106/L 2例。CSF寡克隆区带阳性者14例,髓鞘碱性蛋白升高者18例。抗GM1抗体阳性3例,抗GQ1b抗体阳性2例。CSF细胞学检查异常12例,其中9例为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3例为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1例见2%的中性粒细胞,6例可见激活的淋巴细胞,2例可见激活的单核吞噬细胞,3例可见浆细胞。病例中CSF细胞数超过5/μl者2例(7.1%),CSF细胞学提示炎性改变者12例(42.9%),CSF细胞学阳性率高于常规细胞计数(P<0.01)。结论 GBS的CSF细胞学检查可见淋巴细胞性炎症等炎性改变,与GBS的多发性神经根炎的病理机制相一致。与CSF常规细胞计数相比,CSF细胞学能够更敏感地显示CSF的炎性状态,因此对于GBS也更具诊断意义。

    2015年01期 v.6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1K]
    [下载次数:593 ] |[网刊下载次数:5192 ] |[阅读次数:295 ] |[引用频次:3 ]
  • 脑电监测在癫痫患者间期皮层和皮层下高代谢灶判读中的应用

    牛娜;崔瑞雪;张颖;李方;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无临床发作情况下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脑显像呈现高代谢时脑电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共3例无临床发作的间期情况下18F-FDG PET脑显像呈现皮层或皮层下高代谢的癫痫患者,静脉注射安定抑制皮层放电,在脑电监测确认无皮层异常放电时复查18F-FDG PET脑显像,并对比两次显像结果。结果病例1为颞叶癫痫患者,在无临床发作时18F-FDG PET显像除发现右颞低代谢外,右额部分皮层及同侧基底节、丘脑及左侧小脑局灶代谢增高。脑电监测下抑制皮层放电后的18F-FDG PET显像示原额叶皮层及同侧基底节、丘脑、对侧小脑高代谢灶消失。表明该患者上述高代谢灶为颞叶外皮层潜在致痫灶亚临床放电所致,同时证实了致痫灶与同侧基底节丘脑、对侧小脑之间的神经传导。此例改变了先前单纯前颞叶切除术的临床决策。病例2的间期18F-FDG PET显像发现右侧大片额叶皮层高代谢,脑电监测下抑制临床下放电后,原皮层高代谢仍存在,原同侧基底节、对侧小脑的高代谢已不明显,证实皮层存在高代谢的基础病变(炎症),而基底节丘脑为继发功能改变,确定了病变性质及范围。病例3为颞叶癫痫患者,临床及脑电无法确定癫痫起源部位,磁共振成像未见明显异常。18F-FDG PET显像在无临床发作的情况下左侧海马区呈高代谢,脑电监测下在明确的间期状态复查18F-FDG PET脑显像,左侧海马区仍为高代谢。提示该部位存在基础病变(肿瘤),帮助临床确定手术部位。结论癫痫患者无临床发作情况下18F-FDG PET显像呈现高代谢图像时,在脑电监测下确认绝对的间期状态时复查18F-FDG PET显像,有助于分析高代谢的病因及明确病变范围,帮助作出临床决策。

    2015年01期 v.6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1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2683 ] |[阅读次数:251 ] |[引用频次:4 ]
  • 多发性肌炎合并恶性肿瘤10例临床特点

    徐娜;焦洋;曾学军;张奉春;

    目的总结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10月至2013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PM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PM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共10例,占同期PM住院患者的2.4%(10/424)。其中男3例,女7例,中位年龄57岁。所有患者均有四肢近端肌无力;抬头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各1例。出现肺间质病变5例、呼吸肌受累2例、心脏受累6例。肿瘤类型以淋巴瘤和肺癌常见(各3例),其他包括食管癌、胃癌、肾癌、宫颈癌(各1例)。7例患者在PM诊断前后1年内发现肿瘤,肿瘤首发表现包括淋巴结肿大、咳嗽气短、吞咽困难、肉眼血尿、绝经后阴道流血,3例无症状患者筛查发现便潜血阳性或肺占位。9例接受足量激素治疗,5例PM在1个月内完全缓解;4例仅部分缓解,其中3例在肿瘤治疗后完全缓解。结论由于合并恶性肿瘤可影响PM的治疗反应和预后,临床应高度警惕。对于PM合并肿瘤患者,应及早进行肿瘤治疗以更好地改善症状和控制病情。

    2015年01期 v.6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1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2338 ] |[阅读次数:303 ] |[引用频次:1 ]
  • 气管上段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

    霍真;孟云霄;段焕利;沈捷;罗玉凤;曹金伶;张淑英;梁智勇;

    目的探讨气管上段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4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4例气管上段腺样囊性癌病例,通过光镜、免疫组织化学及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4例气管上段腺样囊性癌患者中,男1例,女3例,平均年龄47岁(38~57岁);既往均无腺样囊性癌病史,1例患者既往有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史。镜下检查4例均为筛状/管状型腺样囊性癌,3例累及甲状腺组织,3例累及神经组织,未见淋巴结受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4例P16、CD117、BCL-2、P63、SMA均阳性,Ki-67指数平均8%,TTF-1和P53均阴性;4例中基底膜样物胶原Ⅳ阳性;组织化学染色示AB/PAS阳性。术后均接受总剂量为48~56 Gy的放疗,随访6~120个月,平均72.5个月,1例术后96个月复发,3例随访期间无复发及转移。结论气管上段腺样囊性癌是罕见的原发于气管的低度恶性肿瘤,肿瘤生长缓慢,就诊时多数已侵及甲状腺组织,需要与原发于甲状腺的恶性肿瘤相鉴别,特别是在甲状腺穿刺及术中冰冻检查时。结合电子喉气管镜下表现、典型的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准确诊断。手术难以切除干净,术后放疗对延缓疾病复发有一定帮助。

    2015年01期 v.6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7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3640 ] |[阅读次数:227 ] |[引用频次:3 ]
  • 急腹症剖腹探查阴性的原因及防范策略

    张立阳;刘子文;马恩陵;于健春;邱辉忠;

    目的分析剖腹探查阴性的急腹症原因,为避免不必要的探查提出防范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医院1997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27例剖腹探查阴性急腹症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探查阴性的原因。结果 27例患者中,原发性腹膜炎6例,卵巢黄体破裂6例,急性盆腔炎4例,麻痹性肠梗阻3例,自身免疫性疾病3例,有机磷中毒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病因不明3例。剖腹探查阴性的主要原因包括:术前病史询问不详细(6例,22%)、体格检查不准确(3例,11%)和缺少必要的实验室检查(6例,22%)。结论扎实的问诊和查体基本功结合针对性的实验室检查是减少急腹症剖腹探查阴性的关键。

    2015年01期 v.6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134 ] |[阅读次数:270 ] |[引用频次:2 ]
  • 高速玻璃体切割系统在眼前后节联合手术中的应用

    夏建平;崔明月;祁媛媛;陈丽娜;李胜;董方田;

    目的观察高速玻璃体切割系统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后段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60岁以上且有Ⅱ级以上晶状体浑浊伴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81例(86眼),采用高速玻璃体切割系统行前后节联合手术。其中男性43例(46眼),女性38例(40眼),平均年龄(72.1±10.5)岁(60~83岁)。患者术前均行眼科常规检查、A/B超声检查及人工晶体度数测定。患者行23G微创切口穿刺后,先闭合眼内灌注,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保留前房粘弹剂,行Resight非接触式广角镜系统下高速玻璃体切割,术后行硅油或C3F8或眼内灌注液填充。观察患者视力改善状况、眼底情况及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8.0±12.6)min(35~65 min)。86只眼中,术后视力提高者80只眼(93.0%),不变者5只眼(5.8%),视力下降者1只眼(1.2%)。术后角膜水肿者10只眼(11.6%),前房反应25只眼(29.1%),经对症处理1周后均明显缓解。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有Ⅱ级以上晶状体浑浊且需要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老年白内障患者,釆用高速玻璃体切割并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可在术后快速提高视力,且较少发生并发症。

    2015年01期 v.6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3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157 ] |[阅读次数:342 ] |[引用频次:0 ]

医学新闻

  •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邱贵兴院士团队在先天性脊柱侧凸的病因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正>北京时间2015年1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影响因子54.42;N Engl J Med,2015,372:341-350)以论著(Original Article)形式发表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为第一完成单位,与复旦大学、首都儿科研究所、美国Baylor医学院等国内外多家单位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TBX6基因无效变异联合常见亚效等位基因导致先天性脊柱侧凸"。先天性脊柱侧凸是由于胚胎期脊柱发育异常导致的三维畸形,可导致患者丧失劳动力甚至残疾,

    2015年01期 v.6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3598 ] |[阅读次数:183 ] |[引用频次:0 ]
  • 弥漫性肺疾病:验血诊断已成为现实

    陈明雁;

    <正>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徐凯峰等针对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和淋巴管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这两种弥漫性肺疾病推出一种全新的血液检验方式,该方法有望使PAP和LAM的确诊率高达90%以上,在安全、准确、快速及价廉方面凸显优势。长期以来,弥漫性肺疾病缺乏简便可靠的血液诊断方法。PAP和LAM都属于呼吸系统中极为罕见的疾病,在过去,病理检查是唯一确诊方式,但其标本采集需要对患者采取有创性的肺活检手段,

    2015年01期 v.6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6717 ] |[阅读次数:285 ] |[引用频次:0 ]
  • 女性生殖道畸形诊疗:三十年磨一剑

    徐琨;

    <正>女性生殖道畸形是指女性生殖器官在形成、分化过程中,受遗传、环境等因素影响造成的生殖道发育异常,如各型子宫畸形、阴道闭锁、处女膜闭锁、阴道斜隔综合征(HWWS综合征)、先天性无子宫无阴道(MRKH综合征)等。该病患者一般青春期后发现自己患病,加上不是常见病,医患双方都缺少必要的认识,因此目前国内对女性生殖道畸形的诊疗水平普遍偏低,容易误诊误治,且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治疗难度较大。

    2015年01期 v.6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149 ] |[阅读次数:174 ] |[引用频次:1 ]

读者·作者·编者

  • 《协和医学杂志》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的学术期刊

    <正>为严格学术期刊出版资质,优化学术期刊出版环境,促进学术期刊健康发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根据《关于规范学术期刊出版秩序促进学术期刊健康发展的通知》和《关于开展学术期刊认定及清理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了学术期刊认定工作。经过各省、区、市新闻出版广电局,中央期刊主管单位初审

    2015年01期 v.6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106 ] |[阅读次数:168 ] |[引用频次:0 ]

书评

  • 植入式心脏设备技术

    杨德彦;

    <正>主编:David Korpas出版商:Springer医疗器械的飞速发展是推动医学发展的强劲动力,在心律失常治疗领域尤其如此。无论是心脏生物医学工程师、心脏科临床医生,还是心脏介入导管室技术员和护士,都需要扎实、完整且不断更新的植入式心脏电子设备知识。David Korpas所著《植入式心脏设备技术》一书正是为此而作。全书共14章。第1~4章,从历史、心脏电子设

    2015年01期 v.6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1900 ] |[阅读次数:180 ] |[引用频次:0 ]

综述

  • 转化生长因子β/骨形成蛋白通路与肺动脉高压

    黄璨;李梦涛;王迁;赵久良;曾小峰;

    <正>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肺循环压力升高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为5~15/百万[1-2],但不同种族分布有差异,即使积极治疗,致死率仍较高。肺动脉高压定义为:静止时右心漂浮导管测得平均肺动脉压≥25 mm Hg,肺毛细血管楔压≤15 mm Hg(除外左心疾病相关性),且肺血管阻力>3 Wood units(mm Hg/L·min),并除

    2015年01期 v.6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29 ] |[引用频次:3 ]
  •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眼内切除术

    闵寒毅;董方田;

    <正>眼内切除术作为脉络膜黑色素瘤众多治疗手段中的新成员在饱受争议中逐渐被采纳、接受,并逐渐被大量研究证明是一种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不得不考虑甚至是首选的治疗手段。本文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眼内切除术的发展历史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应用背景和发展历史除眼球摘除术这一已被证实不能延长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5年生存率[1]的治疗方法外,已有多种保留眼球的治疗方法被应用于临床,最常用的是放疗,包括带电粒子(质子和氦离子)[2]和放射性敷

    2015年01期 v.6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109 ] |[阅读次数:246 ] |[引用频次:3 ]
  • 甲状腺相关眼病基因多态性

    李星辰;辛论;徐海燕;胡芷柔;李辉;

    <正>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原称Graves眼病(Graves'ophthalmopathy,GO,格雷夫斯眼病),是Graves病(Graves'disease,GD,格雷夫斯病,又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最常见的甲状腺外表现,发生于约50%的格雷夫斯病患者[1]。近年研究显示,甲状腺功能减退、亚急性甲状

    2015年01期 v.6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13078 ] |[阅读次数:273 ] |[引用频次:5 ]
  • 前列腺癌临床诊治热点问题

    董德鑫;李汉忠;

    <正>在欧美国家,前列腺癌居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在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2]。在泌尿外科三大常见肿瘤中,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治最为复杂,早期诊断是取得较好疗效的前提。前列腺癌诊断方法多,但可靠性差;治疗过程漫长,随访要求高;国内各地区治疗水平差距较大,部分医生对前列腺癌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许多患者无法得到标准治疗。为规范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治,本

    2015年01期 v.6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4K]
    [下载次数:429 ] |[网刊下载次数:1958 ] |[阅读次数:337 ] |[引用频次:3 ]
  • 抽取血培养的最佳时机

    沈恺妮;蔡倩倩;焦洋;曾学军;

    <正>在医疗机构,尤其在重症监护室,血流感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美国每年约有75.1万例患者出现严重的脓毒败血症,相当于每1000例患者中有3例脓毒败血症,而死亡人数则接近急性心肌梗死[1]。血培养是诊断血流感染的金标准,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有助于选择针对性强的抗生素,对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过去几十年中,虽然血培养相关的实验室检验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血培养抽取方法、留取血培养

    2015年01期 v.6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5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13477 ] |[阅读次数:260 ] |[引用频次:4 ]

协和内科大查房

  • 间断双下肢浮肿15年

    王文博;陈罡;叶文玲;李雪梅;

    <正>病例摘要患者男性,38岁,主因"间断双下肢浮肿15年",于2013年11月22日收住北京协和医院。现病史1998年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足对称可凹性水肿,渐发展为全身浮肿;当地医院查尿蛋白(+++),肾功能正常,间断中药治疗,浮肿反复出现。2003年查24 h尿蛋白2.40 g,使用雷公藤、来氟米特(爱诺华)治疗2个月、苯丁酸氮芥治疗1个月(具体剂量

    2015年01期 v.6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8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156 ] |[阅读次数:248 ] |[引用频次:0 ]

病例报告

  • 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麻醉管理一例

    龚亚红;陈广俊;刘薇;黄宇光;龚志毅;

    <正>妊娠期嗜铬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疾病,该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容易漏诊误诊,产前漏诊或误诊的嗜铬细胞瘤患者,母婴死亡率高达50%以上[1];即使产前明确诊断,其围产期管理也存在巨大挑战。本文报告一例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患者同期行剖宫产和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麻醉管理。临床资料

    2015年01期 v.6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137 ] |[阅读次数:252 ] |[引用频次:0 ]

教学与科研

  •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杨银;管远志;潘慧;

    <正>医学英语学习通常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方法较单一,学生大多在一种被动状态下学习,因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而使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笔者采用循序渐进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与某些基础医学学科和临床医学学科整合,为学生建立一个开放平台,让学生逐步了解将来可能的职业环境及如何设计相应的自学框架,在注重培养和提高医学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自学等能力的培养,贯彻"学会学习、边干边学、终身学习(learn to learn,learn by doing,life-long

    2015年01期 v.6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2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155 ] |[阅读次数:307 ] |[引用频次:2 ]

  • 北京协和醫院

    <正>~~

    2015年01期 v.6 2-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7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3 ] |[引用频次:0 ]
  • 《协和医学杂志》稿约

    <正>《协和医学杂志》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临床医学学术性期刊,主要报道临床医学、临床流行病学、药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与临床医学紧密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对临床工作具有指导作用的政策法规,旨在促进国内外临床医学信息的交流,提高我国临床医学学术水平。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015年01期 v.6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3780 ] |[阅读次数:159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