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学杂志

Medical Journal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论著

  • 钙结合蛋白及相关蛋白在脊柱侧凸患者椎间盘终板软骨中的表达

    吴志宏;程海燕;吴居泰;王以朋;邱贵兴;

    目的观察钙结合蛋白S100A8、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90和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基因在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患者和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患者椎间盘终板内的表达。方法收集经临床和影像学诊断为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前路脊柱手术患者的椎间盘终板和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椎间盘终板各4例,用TRIzol法提取终板软骨中的总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分析和对比椎间盘终板中S100A8、HSP90和CaM基因的表达。结果 S100A8在特发性脊柱侧凸和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而CaM和HSP90则没有明显差别。结论 S100A8基因在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需对该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做进一步研究。

    2011年01期 v.2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66 ] |[引用频次:1 ]
  • 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徐雅莉;孙强;单广良;张瑾;廖海波;李世拥;姜军;邵志敏;蒋宏传;沈念春;石岳;尉承泽;张保宁;陈妍华;段学宁;李波;

    目的筛查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为个体化评估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危险性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国8个省市14家研究中心开展1∶m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调查问卷通过面对面交流收集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信息。乳腺癌患者及其配对健康对照女性年龄、生活环境相匹配。应用1∶m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特点,明确其与乳腺癌发病危险性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416例乳腺癌患者及1156例健康对照女性。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包括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OR=4.07,95%CI:2.98~5.55),乳腺良性病变活检史(OR=1.68,95%CI:1.19~2.38),初潮年龄≥14岁(OR=1.41,95%CI:1.07~1.87),生存压力大(1~4级,OR=2.15,95%CI:1.26~3.66;5~9级,OR=3.48,95%CI:2.03~5.95),绝经(OR=2.22,95%CI:1.50~3.28)(P<0.05),乳腺癌家族史(OR=1.72,95%CI:1.15~2.58),肿瘤家族史(乳腺癌除外)(OR=1.55,95%CI:1.22~1.98)。口服避孕药(OR=1.59,95%CI:0.83~3.05)亦增加乳腺癌发病危险性,但差异未达到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包括BMI≥24、乳腺良性病变活检史、初潮年龄≥14岁、生存压力大、绝经、乳腺癌家族史及其他肿瘤家族史。本研究为个体化评估中国女性罹患乳腺癌危险性及广泛开展乳腺癌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

    2011年01期 v.2 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76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64 ] |[引用频次:151 ]
  • 联合示踪剂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用于肝脏占位术前诊断

    杜顺达;桑新亭;胡蓉蓉;卢欣;毛一雷;杨志英;徐意瑶;徐海峰;赵海涛;迟天毅;钟守先;黄洁夫;

    目的观察两种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示踪剂对肝脏占位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4年10月至2010年8月经常规检查无法定性的肝脏占位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18F-去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和11C-乙酸盐(11C-Acetate)-PET检查。结果 40例肝脏占位患者经病理证实恶性病变33例,癌前病变2例,良性病变5例。双示踪剂PET检查诊断恶性病变34例,敏感性为97.1%,阳性预测值为91.9%;18F-FDG PET诊断恶性病变20例,敏感性为57.1%;11C-Acetate PET诊断恶性病变29例,敏感性为82.9%。对于不典型增生、高分化及中高分化的肝脏恶性肿瘤,11C-Acetate的敏感性为100%,显著高于18F-FDG的敏感性28.6%(P<0.01);对于低分化、中低分化的肝脏恶性肿瘤,18F-FDG的敏感性稍高,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PET示踪剂联合应用能提高肝脏占位的术前诊断率,且有可能提示肿瘤的分化程度,对于手术的选择有一定指导意义。

    2011年01期 v.2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50 ] |[引用频次:1 ]
  • 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脑梗死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包新杰;魏俊吉;冯铭;卢珊;赵春华;王任直;

    目的探讨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s)治疗大鼠脑梗死及其减轻半暗带神经元的凋亡作用。方法采集成人志愿者骨髓,分离培养BMSCs;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2h再灌注脑梗死模型;建模后第3天分别立体定向脑内移植5×105BMSCs和等量生理盐水,改良神经功能损害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NSS)观察神经功能恢复;建模后第14天TUNEL法检测梗死周边神经细胞凋亡;建模后第28天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梗死周边神经元的存活;采用依红-苏木素染色评估梗死体积。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梗死周边TUNEL阳性细胞显著减少(P=0.017),而神经元核抗原(neuronal nuclei antigen,NeuN)阳性细胞显著增多(P=0.015);同时,BMSCs可显著降低MCAO大鼠的相对梗死体积(P=0.041);mNSS评分显示,从MCAO后第14天开始,治疗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移植BMSCs可显著减少半暗带神经元凋亡,缩小梗死范围,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2011年01期 v.2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72 ] |[引用频次:6 ]
  • 前列腺癌近距离治疗疗效

    严维刚;李汉忠;周毅;陈健;李宏军;张福泉;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近距离治疗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前列腺癌患者27例,年龄63~81岁,平均75岁。临床分期:T1cN0M016例,T2aN0M011例;Gleason评分:5分14例,6分13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2.8~14.6μg/L,平均8.5μg/L。采用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治疗剂量D90为140~155Gy,观察治疗疗效及并发症。27例患者治疗前后均未使用内分泌治疗。结果 27例患者随访12~74个月,平均44个月。近距离治疗后27例前列腺癌患者最低血清PSA中位数为0.18μg/L,2例患者最低血清PSA在1.0μg/L以上;治疗后1年患者血清PSA中位数为0.71μg/L,平均为0.92μg/L,17例患者血清PSA在1.0μg/L以下;2例患者分别于治疗后30及48个月出现生化复发,复发率7%(2/27)。治疗后2例患者出现急性尿潴留,予保留导尿1周后好转;24例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尿路刺激症,均在治疗后6~12个月内好转;无1例出现前列腺直肠瘘。治疗前17例有勃起功能;治疗后10例仍保留不同程度的勃起功能,7例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占41%)。结论前列腺癌近距离治疗对于中低危前列腺癌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多数患者可以保留性功能。

    2011年01期 v.2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46 ] |[引用频次:4 ]
  • 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的近远期疗效

    刘剑州;苗齐;刘兴荣;张恒;张超纪;马国涛;曹丽华;王超;李晓凤;邓海波;陈广俊;刘薇;黄宇光;石岩;王晓亭;刘大为;周宝桐;王焕玲;

    目的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71例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active infective endocarditis,AIE)患者手术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2001年1月至2010年7月,根据杜克诊断标准(Duke criteria)共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209例,78例接受了手术治疗,选择其中71例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排除病例包括同期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和愈合期心内膜炎。结果 71例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6±14.4)岁,其中男性55例(77.5%)。链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术后住院期间死亡2例(2.8%)。平均随访时间(42.4±32.4)个月(1~126个月),1、5和10年实际生存率分别为(98.5±1.5)%、(92.6±4.5)%和(79.4±12.8)%。结论手术治疗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满意。

    2011年01期 v.2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80 ] |[引用频次:9 ]
  • 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直肠肿瘤120例

    邱辉忠;林国乐;肖毅;吴斌;

    目的探讨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TEM)治疗直肠肿瘤的应用效果。方法总结2006年4月至2009年11月在本院接受TEM治疗的120例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TEM在直肠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120例患者直肠病灶平均直径为(1.8±0.8)cm(0.5~5.5cm),病灶距肛缘平均距离(7.5±2.6)cm(4.0~20.0cm)。病灶在直肠内的部位:前壁43例,后壁30例,左侧壁26例,右侧壁21例。结果本组120例患者的手术方式包括TEM肠壁全层切除106例,黏膜下及部分肌层切除14例。平均手术时间(73.4±31.0)min(25~180min),术中平均失血(10.7±7.8)ml(3~60ml)。术后病理学检查:直肠腺瘤43例,直肠腺瘤癌变和直肠癌39例(其中Tis期22例,T1期8例,T2期9例),直肠类癌15例,直肠间质瘤2例,直肠平滑肌瘤1例,炎性息肉等20例;所有标本切缘均为阴性。术后并发肛门出血2例,肺部和泌尿系感染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4/120)。术后平均住院日(3.4±1.3)d(2~8d)。术后平均随访13.5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TEM治疗直肠肿瘤具有手术损伤小、出血少、疗效好、恢复快等优点,是目前直肠局限性肿瘤局部切除的首选方法。

    2011年01期 v.2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79 ] |[引用频次:20 ]
  • 肋间神经冷冻术与自控镇痛对开胸术后早期镇痛效果的比较

    梁乃新;张帆;黄诚;秦应之;刘洪生;李单青;

    目的比较开胸术后早期3种新镇痛方法的疗效,探求最佳镇痛方案。方法 81例开胸术后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患者自控镇痛静脉给药(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患者自控硬膜外给药(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及肋间神经冷冻术(intercostal nerve cryoanalgesia,INC)镇痛,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进行手术日及术后3日疼痛评分,同时用量表对3种镇痛方法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PCEA组与PCIA组比较,所用镇痛药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用药次数明显减少(P<0.01);VAS评分示PCEA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PCIA和INC组(P<0.01)。术后第2、3天PCEA组较INC组自行排痰能力显著提高(P<0.01),PCIA组亦较INC组明显提高(P<0.05)。PCIA组的不良反应显著高于PCEA和INC组(P<0.01),INC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PCIA和PCEA组(P<0.01)。综合评估指标显示PCEA组显著优于PCIA和INC组(P<0.01)。结论开胸术后早期PCEA的镇痛效果最好,不良反应较低,患者排痰能力最强,综合评价最高,是3种镇痛方法中的最佳选择。

    2011年01期 v.2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81 ] |[引用频次:3 ]
  • 两种聚羟基乙酸支架与猪软骨样细胞体外相容性比较

    韩志军;任华;

    目的观察猪软骨样细胞与2种不同聚羟基乙酸支架的体外相容性,为气管组织工程寻求合适的种子细胞载体。方法将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的软骨样细胞与单纯聚羟基乙酸(polyglycolicacid,PGA)支架和胶原包埋PGA支架体外复合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猪软骨样细胞在2种支架上的生长、黏附情况,MTT法测定软骨样细胞活性,并与无支架的空白对照比较。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示软骨样细胞在胶原包埋PGA支架上吸附、生长良好,而单纯PGA支架组未见到细胞附着、生长。MTT示软骨样细胞在2种支架材料上与无支架的单纯培养软骨样细胞的活性基本相同。结论胶原包埋PGA支架材料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支架材料,可做为气管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载体。

    2011年01期 v.2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45 ] |[引用频次:2 ]
  •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内固定还是外固定

    张嘉;张保中;张万利;高鹏;邱贵兴;

    目的回顾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9月至2008年2月本科同一术者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共44例,平均年龄61.5岁;按照AO分型,A型11例,B型9例,C型24例。外固定(external fixation,EF)21例,切开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23例,EF组行闭合复位、跨腕关节外固定架固定,ORIF组行切开复位、掌侧钢板内固定。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3个月、1年、2年随访,测量桡骨长度、尺偏角和掌倾角,评估Gartland-Wertley(GW)腕关节评分、腕关节活动度和握力。记录所有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44例患者均获随访,1和2年获得随访患者分别为40和36例。ORIF组有愈合延迟1例,螺钉断裂1例;EF组有愈合延迟1例,针道感染1例。EF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小于ORIF组。术后3个月随访,ORIF组GW评分、腕关节掌屈活动度、背伸活动度和握力均好于EF组;1年随访,ORIF组腕关节掌屈活动度和握力好于EF组;2年随访,ORIF组腕关节掌屈活动度好于EF组。影像学指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外固定手术创伤较小,而内固定术后2年内临床效果更好。

    2011年01期 v.2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89 ] |[引用频次:14 ]
  • 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腰骶弯

    余可谊;仉建国;李书纲;邱贵兴;王以朋;沈建雄;赵宇;

    目的探讨腰骶段半椎体手术治疗策略。方法本科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了877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其中腰骶段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8例。通过术前、术后及随访时X线片,对这8例患者的半椎体特点、手术方式、侧凸冠状面Cobb角、矢状面Cobb角、躯干偏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完全分节型半椎体5例,部分分节型半椎体3例。一期前后路半椎体切除1例,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7例。手术出血量200~2300ml,平均692ml;手术时间平均6.5h。短节段固定6例,长节段固定2例。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腰骶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平均为33.1°、9.8°和14.0°,术后即刻矫正率为70.4%,最终矫形率为57.7%;手术前后和末次随访时近端腰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平均为32.5°、12.6°和14.2°,术后即刻矫正率为61.2%,最终矫形率为56.3%。术前4例患者有冠状面躯干失平衡。全部病例随访12~82个月,平均30.9个月。并发症包括伤口裂开1例,椎弓根螺钉位置不良2例,一过性神经根损伤1例,其中1例行翻修手术。最终随访时7例患者冠状面躯干偏移改善,1例患者发生冠状面躯干失平衡加重,无矢状面失平衡发生。结论腰骶段半椎体畸形可引起明显的冠状面躯干失平衡,应及早手术治疗。早期病例往往畸形较轻,可采用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融合术。如果畸形较重或代偿弯较明显则需要延长融合范围。

    2011年01期 v.2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96 ] |[引用频次:6 ]
  • 同一住院周期一期与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疗效比较

    王炜;翁习生;林进;金今;钱文伟;邱贵兴;

    目的比较同一住院周期内进行一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和分期双侧TKA的临床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至2008年因双膝原发性骨关节炎,在本院一个住院周期内接受双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且随访资料满2年的患者233例。根据双侧膝关节手术时间不同分为一期手术组和分期手术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因素、治疗因素和疗效间的差异。术前因素包括年龄、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病程时间(从起病到手术)和术前合并症;治疗因素包括术前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双侧手术总时间、双侧术中总止血带时间、双侧手术总引流量、总输血量;疗效判定采用术前HSS评分、术后2年时HSS评分及HSS评分改善程度(末次与术前HSS评分的差值)作为量化标准,并统计并发症的种类及例数。结果一期手术组患者191例(男性31例,女性160例),分期手术组患者42例(男性5例,女性37例)。分期手术组术前合并症率明显高于一期手术组,但两组年龄、体重指数、病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期手术组总住院时间明显长于一期手术组(P<0.01),但一期手术组总输血量明显多于分期手术组(P<0.01),两组术前住院时间、总手术时间、总止血带时间、总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2年时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手术组术后伤口并发症率高于分期手术组,两组仅有小腿肌间静脉发生血栓,且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住院死亡率均为0。结论在合理选择患者并进行完善的术前准备下,同一住院周期内一期双膝TKA和分期双膝TKA具有相同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

    2011年01期 v.2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07 ] |[引用频次:13 ]
  • 肺隔离症诊治:53例分析

    刘洪生;李单青;黄诚;秦应之;李力;

    目的通过对53例肺隔离症病例的分析,以期达到临床医生对这一临床少见病的进一步认识,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88年至2009年收治的53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治过程及其远期疗效。结果 53例患者中男29例,女24例;年龄12~68岁,平均年龄32.7岁;病程1周到40年,平均68个月。40例术前诊断为肺隔离症,7例诊断为肺囊肿,3例诊断为支气管扩张,1例诊断为肺大疱,1例诊断为胸腔积液待查,1例诊断为肺癌。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50例采用开胸探查,3例采用胸腔镜手术。术后病理均符合肺隔离症。53例患者中4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年,均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肺部先天性畸形,增强CT+三维重建是肺隔离症诊断的最佳辅助手段,因其可引起感染、咳血,甚至发生癌变,一经诊断,推荐手术治疗,开胸手术或胸腔镜微创手术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011年01期 v.2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6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12 ] |[引用频次:18 ]
  • 乳腺癌术后即刻乳房再造治疗流程及其疗效

    龙笑;刘志飞;王晓军;曾昂;张海林;白明;乔群;

    目的探讨建立乳腺癌切除术后即刻乳房再造合理治疗的临床意义及经济效益。方法应用SF-36健康量表对北京协和医院28例单侧乳腺癌术后即刻乳房再造及52例延迟乳房再造患者的健康相关指数进行调查,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随访1~5年,两组患者健康相关指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即刻再造患者平均总住院费用22101.13元,延迟再造22691.90元(P<0.05);即刻再造平均总住院日13.44d,延迟再造14.35d(P<0.05);即刻再造并发症发生率7.14%,延迟再造7.69%(P>0.05)。结论应用合理的即刻乳房再造治疗流程,能够保证医生在术中应用合理的切口对肿瘤进行最大限度地切除,同时再造形态良好的乳房,在减少肿瘤复发的同时获得更加满意的疗效。即刻乳房再造与延迟乳房再造相比,能够减少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升高,值得推广。

    2011年01期 v.2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32 ] |[引用频次:10 ]

医学新闻

  • 北京协和医院举办《刘士豪画传》首发式暨刘士豪教授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 纪念中国转化医学的先行者、内分泌学奠基人刘士豪教授

    李乃适;

    <正>2010年12月24日下午两点,北京协和医院在北配楼3层多功能厅隆重举行《刘士豪画传》首发式暨刘士豪教授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缅怀这位中国内分泌学科的开山鼻祖和转化医学研究的典范。

    2011年01期 v.2 6+41+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6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98 ] |[引用频次:0 ]
  • 心外科成功施行一例原位自体心脏移植手术

    张恒;苗齐;段文利;

    <正>北京协和医院心外科成功为一例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重度狭窄伴巨大左心房的女性患者实施了原位自体心脏移植、巨大左房减容手术;术中心脏离体约40min,在此期间还完成了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手术。

    2011年01期 v.2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60 ] |[引用频次:4 ]
  • 肝癌早期诊断和评估的“新特武器”

    徐海峰;毛一雷;杨华瑜;

    <正>我国的肝炎病毒携带者占总人口的7.18%,由乙肝-肝硬化发展所致的肝癌占全世界肝癌的55%,全球每新增2例肝癌就有1例发生在中国。对肝癌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我国医学界面临的

    2011年01期 v.2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03 ] |[引用频次:0 ]
  • 转变老年保健医疗模式 专家团队打造“一站式”服务

    康琳;王秋梅;刘晓红;刘硕;

    <正>据统计,目前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8.3%。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各种生理功能逐渐下降,常同时罹患多种慢性病。但目前医院专科划分细,不能满足老年人实际就诊需求。

    2011年01期 v.2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01 ] |[引用频次:0 ]
  • 缔造生命的奇迹 ICU应用ECMO成功救治一例重症肺炎

    周翔;

    <正>三月的早晨,ICU里欢声笑语,驱散了早春的寒意,一个身材高大的22岁小伙满脸笑容地和医生开着玩笑。看着他阳光的面庞,谁又能想到就在一周前,死神与他擦肩而过。

    2011年01期 v.2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86 ] |[引用频次:1 ]
  • 多科协作为髋部骨折百岁老人成功“接骨”

    陈明雁;段文利;

    <正>2010年4月,因不慎摔倒造成髋部骨折的百岁老人刘奶奶,在北京协和医院骨科、麻醉科、内科、ICU等多科协作下,成功地接受了"接骨"手术,并顺利出院。2010年4月15日晚,体弱贫血并患有严重骨

    2011年01期 v.2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41 ] |[引用频次:0 ]
  • 成功手术切除一例儿童巨大嗜铬细胞瘤

    文进;

    <正>对于刚满14岁的花季少女瑶瑶(化名),2010年6月30日是个极不寻常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她在北京协和医院经历了一次重大的人生考验,接受巨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手术治疗。瑶瑶是北京人,学习成绩优异,课余爱读中外名著,是全家人的希望。近2年来,她时常感

    2011年01期 v.2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77 ] |[引用频次:0 ]
  • 从源头上治理“血荒” 无血医疗成效显著

    虞雪融;陈明雁;

    <正>近日来,北京、南京、昆明、青岛等多个大城市接连报道血库告急,为此卫生部陈竺部长带头走进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献血室义务献血,"血荒"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新焦点。要解决"血荒",无非开源和节流两种方式,而适用于所

    2011年01期 v.2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76 ] |[引用频次:4 ]
  • 甲亢治疗中有效半衰期测量的新技术:EHL软件

    何帆;

    <正>临床上用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主要指Graves病)方便、安全、有效,在发达国家已成为治疗Graves病的首选方法,在国内也已广泛开展。但是这种疗法关键的半衰期的测量需要等待数天时间,患者治疗前需来院4次,增加了患者和医生的负担。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康增寿教

    2011年01期 v.2 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39 ] |[引用频次:0 ]
  • 协和10年研究改写红斑狼疮患者生存率

    史真真;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为77/10万,为全球之最。在运用激素治疗前,SLE的5年致死率几乎是100%。随着科学研究和临床医疗水平不断提高,SLE患者10年生存率超过80%,20年生存率已达70%。

    2011年01期 v.2 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68 ] |[引用频次:6 ]

综述

  • 肿瘤相关性贫血

    葛军娜;于健春;康维明;马志强;

    <正>肿瘤相关性贫血指因为肿瘤或放化疗引起的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血红蛋白低下[1]。早在19世纪人们就认识到肿瘤相关性贫血[2],但直到最近15年其病理生理学机制才逐渐清晰。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特征是

    2011年01期 v.2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7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07 ] |[引用频次:20 ]
  • 胆囊结石发病机制及其外科治疗

    刘卫;何小东;洪涛;李秉璐;武峤;

    <正>胆囊结石是我国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且严重危害着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胆囊结石的成因及其临床规范化治疗一直是胆道外科学研究的

    2011年01期 v.2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20 ] |[引用频次:8 ]
  • 肺癌的免疫学治疗

    曹磊;任华;

    <正>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1]。尽管人类尝试了多种治疗肺癌的方法,但效果非常不理想而且不良反应较多。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既能提高疗效又具有较少不良反应的肺癌治疗方法。免疫学治疗作为新

    2011年01期 v.2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40 ] |[引用频次:2 ]
  • 脊柱侧凸动物模型

    李其一;邱贵兴;王以朋;吴志宏;

    <正>动物模型(animal models)又称人类疾病动物模型(animal models of human diseases),是指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动物模型是病因学研究的基础,当今世界上已建立的有价值的动物模型已超过5000种。有

    2011年01期 v.2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74 ] |[引用频次:1 ]
  • 男科学现状与展望

    李宏军;

    <正>男科学(Andrology)是研究男性生殖系统发生、发展及功能状况,包括生殖系统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即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学科。挑战与机遇并存男科疾病由于发生率高、发病机制复杂、临床难以有效处理等,多是疑难杂症,成为困扰医生的

    2011年01期 v.2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50 ] |[引用频次:7 ]

教学与科研

  • 拓展八年制医学生的国际视野

    陈彦文;杨莹韵;倪超;

    <正>在全球化浪潮波及各个国家时,受影响的不仅是政治和经济,健康问题的全球化也日趋成为共识,全球正在携手共同应对癌症、吸烟、慢性病、结核病等诸多健康问题。要想在涉及健康问题的基础、临床、流行病学等研究中游刃有余,就必须与世界发展变化

    2011年01期 v.2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74 ] |[引用频次:0 ]
  • 全国八年制医学教育现状分析与展望

    杨莹韵;陈彦文;李舒;弓孟春;黄久佐;杨远帆;吴东;潘慧;倪超;管远志;刘静;

    <正>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1917年创办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开启了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先河。2004年卫生部颁发的《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高等医学教育在坚持现行学制的基础上,应逐步扩大长学制教育,并确定了"以五年制为主体、

    2011年01期 v.2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7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09 ] |[引用频次:28 ]
  • 医学生在妇产科教学中的负面情绪及应对措施

    韩冰;向阳;

    <正>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学向临床实践转化过程中所必需经历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医学生不仅要在理论上从一名只具备基础知识的学生逐步转变成初步具有临床经验和处理能力的准

    2011年01期 v.2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71 ] |[引用频次:6 ]
  • 美国外科教育与JCI认证

    张舒;

    <正>2010年6月23日,应北京协和医院邀请,现任美国外科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ACS)主席、国际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Joint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CI)委员LaMar S.McGinnis教授来本院作了题为"美国外科教育:当前趋势与方向"及"获益于JCI认证准备"的讲座。

    2011年01期 v.2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89 ] |[引用频次:1 ]

协和学子

  • 我在美国的外科经历

    俞培荣;

    <正>可谓岁月如梭,一转眼离开协和已20年有余。当年还满脸稚气血气方刚的研究生住院医生,现已两鬓斑白。在美国奋斗20年,自以为还算成功,现将自己的成长经历与大家分享,或许对年轻人有可取之处。从协和到哈佛

    2011年01期 v.2 106-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6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05 ] |[引用频次:0 ]

更正

  • 更正

    <正>本刊第1卷第2期封底图片说明中"张安教授"应为"李邦琦教授",特此更正并致歉。

    2011年01期 v.2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73 ] |[引用频次:0 ]

  • 《协和医学杂志》2011年第2期内容预告

    <正>刊期:2011年第2卷第2期责任编委:郎景和(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学系主任)专刊名称:协和医院妇产科学系专刊内容简介:协和医院妇产科学系是协和医院基础临床学科之一,成立于建院之初,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林巧稚教授为首任学科主任。

    2011年01期 v.2 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16 ] |[引用频次:0 ]
  • 《协和医学杂志》稿约

    <正>《协和医学杂志》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临床医学学术性期刊,主要报道临床医学、临床流行病学、药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与临床医学紧密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对临床工作具有指导作用的政

    2011年01期 v.2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1236 ] |[阅读次数:219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