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学杂志

Medical Journal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专家述评

  • 在专科化潮流中建设发展大内科

    沈悌;

    <正>内科是临床医学的重要领域,包括成人非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研究。在医院中,内科是必不可少的临床科室,担负着基础医疗的重大责任。内科与专科发展历史现代医学发展之初,即19世纪至20世纪前叶,内科一直是一门整体学科,那时的内科医师不屑于成为只会看某种疾病的专科医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因战争需要,美国政府为便于处理不

    2010年02期 v.1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30 ] |[引用频次:3 ]

专科论坛

  • 从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的成长看中国风湿免疫病学科的发展

    田新平;张奉春;曾小峰;赵岩;于孟学;唐福林;蒋明;董怡;张乃峥;

    <正>风湿免疫病学在国际上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但在我国内科学中却是最年轻的一个专业学科。我国风湿免疫病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59年国家选派北京协和医院张乃峥教授赴前苏联学习,但由于"文化大革命",我国的风湿免疫病学在1960至1980年间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医学事业出现了快速发展,风湿免疫病学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做为我国风湿病学界的先驱,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病学专科的发展和成长也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程。虽然早在1960年北京协和医院就

    2010年02期 v.1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7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15 ] |[引用频次:9 ]

论著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穿孔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李晞;马丹旭;张磊;张婷;王立;史群;王迁;吴庆军;张煊;张奉春;李永哲;

    目的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外周血穿孔素(perforin,又称pore-forming protein,PFP)的表达,探讨PFP在PB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86例PBC、56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type B,CHB)和69名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mono nuclear cells,PBMCs)中PFP mRNA基因表达的差异;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CD3-CD56+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CD3+CD8+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s,CTL)和CD3+CD56+自然杀伤性T细胞(natural killer Tlymphocytes,NKT)的PFP蛋白表达量。结果 PBC组PBMCs中PFP mRNA基因表达较健康对照者升高(P<0.05);PBC、CHB患者和健康对照者NK、CTL和NKT占PBMCs的比例无明显差别(P>0.05),PBC患者NK、CTL和NKT中表达PFP蛋白的细胞较健康对照者明显升高(P<0.01)。PFPmRNA基因表达量及NK、CTL和NKT表达PFP蛋白的细胞比例与PBC患者Mayo危险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PBC患者总胆红素水平与NK、CTL表达PFP蛋白的细胞比例呈负相关(P<0.05)。结论 PBC患者PFP的异常表达,提示PFP可能参与PBC的发病。PBC患者NK、CTL和NKT表达PFP蛋白的细胞比例可做为PBC患者生存预后的有效指标。

    2010年02期 v.1 125-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4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54 ] |[引用频次:0 ]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及其一级亲属外周血记忆性B细胞、B细胞激活因子及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王琳;张文;李梦涛;赵岩;

    目的评价干燥综合征患者及一级亲属记忆性B细胞(CD19+CD27+B细胞)及B细胞激活因子(Bcell activation factor,BAFF)的外周表达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以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SS)患者41例、患者一级亲属7名及正常健康献血者27名的外周血为标本,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记忆性B细胞,用ELISA法检测血浆B细胞激活因子(BAFF)水平,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记忆性B细胞数目较正常人显著升高(11.10%±5.10%vs.9.24%±6.99%,P=0.0002),BAFF水平亦较正常人显著升高[(1.18±0.72)ng/mlvs.(0.43±0.19)ng/ml,P=0.0005];患者与其一级亲属的记忆性B细胞数目无显著性差异(16.26%±8.30%vs.8.75%±3.82%,P=0.088),患者的BAFF水平与其一级亲属比较显著升高[(1.29±0.46)ng/mlvs.(0.56±0.11)ng/ml,P=0.015]。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发现记忆性B细胞与5-min未刺激唾液量呈正相关(r=0.345,P=0.027),与眼科角结膜评分呈负相关(r=-0.321,P=0.041),与血清IgM、IgA、IgG、补体C3、补体C4无相关关系(P>0.05)。BAFF与血清IgM、IgA、IgG、补体C3、补体C4、口腔科灶性指数、眼科角结膜评分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记忆性B细胞在患者及其一级亲属高表达,与临床客观指标评价相反,提示记忆性B细胞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从外周向腺体组织的迁移;患者BAF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及其一级亲属,与临床指标不相关,表明BAFF可能参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发生后的一系列反应而并非直接引起疾病,并且其水平尚不足以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

    2010年02期 v.1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92 ] |[引用频次:6 ]
  • 不同影像学方法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与比较

    杨红;钱家鸣;杨爱明;郭涛;麦灿荣;陆星华;王健;王鑫;

    目的分析胰腺癌患者影像学检查的意义及过去14年胰腺癌患者影像学检查的发展趋势,以提高对胰腺癌影像学检查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5年10月至2009年10月414例胰腺癌患者的各种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 (1)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c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和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是诊断胰腺癌最敏感的影像学手段;(2)1995至2003年与2004至2009年比较,以B超为首诊检查的患者人数显著下降(90.3%vs.74.5%,P=0.000),而以CT做为首诊检查的患者人数在增加(9.0%vs.24.6%,P=0.000);(3)ERCP对胆管及胰管病变检出率与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符合率分别为86.7%和75.0%,MRCP与B超、CT、EUS比较是检测胰胆管病变最敏感的检测手段(P<0.05);(4)CT血管重建对脾动静脉、门静脉和肠系膜血管浸润的检出率达80%、80%和60%。结论了解各种影像学手段对胰腺癌诊断的特点,对胰腺癌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2010年02期 v.1 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37 ] |[引用频次:11 ]
  • 辽宁省农村老年女性超重与肥胖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调查

    于莎莎;杨红梅;张心刚;孙兆青;郑黎强;孙英贤;

    目的分析辽宁省农村地区老年女性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辽宁省农村地区3232名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人群进行横断面研究。全部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及生活方式等其他相关因素调查。超重及肥胖分别按WHO及中国标准定义。结果按WHO标准,超重及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17.7%和2.2%;而按中国标准,分别为23.7%和5.8%。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蒙古族、饮酒是超重与肥胖的危险因素;而年龄及吸烟则为保护性因素。结论辽宁省农村老年女性肥胖的患病率尽管较低,但其超重患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年龄、民族与超重和肥胖相关。

    2010年02期 v.1 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38 ] |[引用频次:1 ]
  • 两种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的构建及其炎症反应机制比较

    苗政;钱家鸣;李景南;唐晓艳;杨晓鸥;

    目的构建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sulfatesodium,DSS)以及恶唑酮(oxazolone,OXZ)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比较两种模型中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评价两种模型。方法 12只C57BL小鼠,随机分为两组,DSS模型组(n=8)予3%DSS自由饮用5d,DSS对照组(n=4)饮用蒸馏水5d,第6天处死两组小鼠。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两组,OXZ模型组(n=4)予皮肤涂抹3%OXZ(100%乙醇溶剂)0.2ml2d,5d后以0.8%OXZ(50%乙醇溶剂)0.15ml灌肠;OXZ对照组予皮肤涂抹100%乙醇0.2ml2d,5d后以50%乙醇0.15ml灌肠,灌肠后第3天处死两组小鼠。观察各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结肠组织大体评分和病理评分,并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的水平。结果两种模型组小鼠DAI、组织大体评分和病理评分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变;DSS结肠炎、OXZ结肠炎均可导致MPO、TNF-α、NF-κB明显上升,DSS结肠炎IFN-γ明显上升,OXZ结肠炎IL-4明显上升。结论 DSS及OXZ均能诱导出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其中OXZ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是Th2型炎症反应,更接近人类溃疡性结肠炎。

    2010年02期 v.1 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8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23 ] |[引用频次:12 ]
  • 高尿酸血症与其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

    刘淑芬;李源杰;黄程锦;王琦;秦薇;盖小荣;沈瑛;邱玲;曾学军;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其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指导临床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诊治。方法对2008年本院2074名健康体检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描述高尿酸血症和其他代谢异常在健康体检人群的患病率,通过双变量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讨高尿酸血症和其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结果本组人群总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4.27%,男性为21.36%,女性为11.48%;其他各代谢异常的患病率分别为肥胖12.07%,高血压24.70%,空腹高血糖19.46%,高总胆固醇血症36.38%,高甘油三酯血症28.68%,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33.80%,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35.25%,高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22.59%,脂肪肝40.28%;高尿酸血症组其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均较非高尿酸血症组高,调整年龄、性别后两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血清尿酸值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肌酐、脂肪肝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尿酸水平与肥胖、高血压、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甘油三酯、脂肪肝独立相关。结论高尿酸血症与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脂肪肝等代谢异常独立相关,其可能增加上述代谢异常的发生风险。

    2010年02期 v.1 150-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74 ] |[引用频次:28 ]
  • ERCC1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含铂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宁晓红;王毓洲;孙昭;李霁;周艳萍;白春梅;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ERCC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1)表达水平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含铂化疗疗效及生存期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石蜡包埋肿瘤标本进行ERCC1检测,分析其与化疗反应率及生存期间的关系。结果 56.4%(22/39)的肿瘤组织呈ERCC1高表达。ERCC1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吸烟史及吸烟指数均无相关性;ERCC1低表达患者对含铂一线化疗的反应率优于ERCC1高表达者,P<0.05。但ERCC1表达水平对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和疾病进展(time to progression,TTP)时间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ERCC1在肺癌组织的表达水平可能成为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含铂化疗方案疗效的因素之一。

    2010年02期 v.1 15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5 ] |[引用频次:6 ]
  • 持续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强化间隔消融与术后左心耳激动延迟的关系

    蒋晨曦;马长生;董建增;刘兴鹏;龙德勇;喻荣辉;汤日波;吴佳慧;桑才华;宁曼;刘小慧;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左心耳激动显著延迟与术中强化间隔消融的关系。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09年2月在本科接受导管消融术的201例持续性房颤患者行步进式导管消融,术后行左房激动标测并记录左心耳电活动,术后1月行经胸心脏超声评估左房功能。结果术后23例出现左心耳激动显著延迟,其中14例为初次消融病例,9例接受了间隔线消融(OR15.2,95%CI4.6~50.8,P<0.001);另9例为第2次消融(包括2例左房隔离)病例,9例患者也于初次消融中行广泛间隔复杂碎裂电位消融(P=0.002)。激动标测提示21例患者中18例(85.7%)左房最早激动部位转向冠状窦。术后1个月二尖瓣前向血流A峰为(18.2±17.0)cm/s,与术前为窦性心律者比较显著下降,(20.2±19.1)cm/svs.(58.2±17.9)cm/s(P=0.037)。随访(10.6±6.2)个月,14例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结论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术行间隔线或广泛间隔复杂碎裂电位消融可导致左心耳激动显著延迟,可能影响左房功能,持续性房颤患者采用此术式应该慎重。

    2010年02期 v.1 160-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65 ] |[引用频次:1 ]
  • 韦格纳肉芽肿合并肺结核8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刘杰;肖毅;

    目的分析韦格纳肉芽肿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0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韦格纳肉芽肿合并肺结核8例的临床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3例;发病年龄最小19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52.7岁。首先诊断韦格纳肉芽肿,并在激素应用过程中诊断肺结核5例,这5例患者均为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患者,其中4例否认结核病史及结核接触史;同时诊断韦格纳肉芽肿合并肺结核2例;首先诊断肺结核,后诊断合并韦格纳肉芽肿1例。临床表现肺部最常见为咯血,其次为咳嗽、咳痰,其他器官受累包括肾脏(异型红细胞尿),耳鼻喉(流脓涕、听力受损)。韦格纳肉芽肿合并结核感染的治疗,在尽量不减少激素剂量的同时加强抗结核治疗。结论韦格纳肉芽肿合并肺结核并不少见,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改善预后。

    2010年02期 v.1 167-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91 ] |[引用频次:1 ]
  • Fechtner综合征异常家系的临床与分子缺陷

    杨惊;华宝来;王书杰;葛昌文;范连凯;韩晔华;赵永强;

    目的分析一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家系的临床、实验室特点,并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收集该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静脉血,分别进行全自动及人工血小板计数;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血小板膜蛋白;透射电镜观察中性粒细胞胞浆包涵体。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非肌性肌球蛋白重链9基因(non-muscle myosin heavy chain9gene,MYH9)的40个外显子,分析PCR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并直接测序确定突变位点。结果镜下观察外周血涂片巨大血小板占90%以上,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1、CD42a、CD42b)均在正常范围内,血小板功能正常;中性粒细胞胞浆透射电镜可见无包膜分隔的包涵体,MYH9基因38号外显子第5521位核苷酸存在G→A杂合突变(GAG→AAG),从而导致其编码的非肌性肌球蛋白重链A(NMMHC2A)第1841位谷氨酸变为赖氨酸,正常对照及该家系正常者未见此突变。结论 MYH9基因点突变并伴有血小板减少及巨大血小板是Fechtner综合征的主要特征。

    2010年02期 v.1 171-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94 ] |[引用频次:5 ]

医学新闻

  • 北京协和医院成功建立酶学诊断法确诊Ⅲa型糖原累积症

    刘硕;

    <正>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在国内首先建立了酶学诊断法确诊Ⅲa型糖原累积症,该成果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为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奠定了理论基础。糖原累积症(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是一组先天性酶缺乏造成的糖原代谢障碍疾病,该疾病至少可分为13种类型,其中Ⅲ型为发病率较高的类型。根据受累组织及酶

    2010年02期 v.1 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64 ] |[引用频次:0 ]
  • 邱贵兴院士荣获香港骨科医学院荣誉院士称号

    于斌;赵宇;

    <正>2010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邱贵兴院士在香港出席了香港骨科医学院授予其荣誉院士称号的颁授典礼。在颁授典礼上,香港骨科医学院前院长梁国穗教授首先介绍了邱贵兴院士多年来的学术成就,及其对中国骨科事业迅猛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香港骨科医学院院长熊良俭教授向邱贵兴院士颁

    2010年02期 v.1 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58 ] |[引用频次:0 ]
  • 北京协和医院心外科连续40例胸部主动脉手术零死亡

    何帆;

    <正>北京协和医院心外科依托协和综合优势,2002至2009年8年间完成了40例疑难胸部主动脉手术,创造了零死亡的记录。胸部主动脉病变,尤其是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是当今死亡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胸部主动脉病变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老年高血压患者主动脉瘤扩张后破裂,产生主动脉夹层,这类患者需要进行预防性择期手术,包括升主动脉、

    2010年02期 v.1 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51 ] |[引用频次:0 ]
  • 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成功救治罕见致命性门脉高压异位出血患者

    杜顺达;毛一雷;

    <正>2010年6月,世界著名的《柳叶刀》杂志对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成功救治的罕见致命性门脉高压异位出血病例进行了报道。患者男性,33岁,4年前因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接受了脾切除和食道胃底部静脉断流手术,术后恢复顺利。1年后,患者再次出现吐血、黑便和严重贫血而入住北京协和医院。胃镜

    2010年02期 v.1 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33 ] |[引用频次:0 ]
  • 7年前出生的800克袖珍女孩光荣加入少先队 北京协和医院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救治成功率达国际水平

    何帆;段文利;

    <正>2010年7月21日北京协和医院7年前成功救治的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蔡佳耘随父母来京看望曾经帮助自己度过生命难关的医护人员,协和医院当日为她举办了"祝贺佳耘加入少先队"的庆祝会。2003年4月18日,胎龄27周的蔡佳耘在北京协和医院出生时体重只有800g,身长33cm,

    2010年02期 v.1 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5 ] |[引用频次:0 ]
  • 听力下降患者的福音:振动声桥 北京协和医院引进人工听力新技术

    查洋;

    <正>2010年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的振动声桥正式进入我国。2010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为国内首批引进该项新技术的医院。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为1名有多年双耳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的老年患者进行了振动声桥植入手术,术后6周进行开机调试,结果与其之前

    2010年02期 v.1 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51 ] |[引用频次:0 ]
  • 北京协和医院多科协作成功治疗130°以上脊柱侧后凸畸形

    彭慧明;余可谊;

    <正>北京协和医院骨科、麻醉科和ICU协作成功治疗130°以上脊柱侧后凸畸形5例,此类病例报道在国内尚属罕见。该成果获得2009年北京协和医院医疗成果二等奖。脊柱侧凸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这种古老的顽疾包括老百姓所熟知的"罗锅",在古医书中已有记载。130°以上的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由于畸形严重,往往合并有严重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及不

    2010年02期 v.1 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50 ] |[引用频次:1 ]

短篇论著

  • 获得性皮肤松弛症合并肺气肿1例并文献复习

    孙雪峰;钟旭;

    目的研究皮肤松弛症合并肺气肿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报告1例获得性皮肤松弛症合并肺气肿患者的诊治及文献复习。结果 1例26岁男性患者2年余前腹部、双胁、双腹股沟区多处出现皮炎,皮疹处皮肤逐渐松弛;1年余前开始出现活动后气短症状,进行性加重。肺功能检查提示极严重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胸部高分辨CT检查提示双侧全小叶型肺气肿。皮肤活检证实为皮肤松弛症,胸腔镜下肺活检见肺气肿及多个肺大泡形成。肺组织电镜提示肺泡间隔增宽,间隔内未见成结构的弹性纤维,可见大量胶原纤维增生。予以持续小流量吸氧,并予沙美特罗替卡松、噻托溴铵吸入治疗,病情维持稳定,复查肺功能略有好转。结论获得性皮肤松弛症合并肺气肿极其罕见,弹性纤维破坏是其共同特征,但其病原学至今仍不清楚。此类患者预后不佳,家庭氧疗、支气管扩张剂和吸入激素治疗可能有利于改善其肺功能。

    2010年02期 v.1 176-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03 ] |[引用频次:1 ]

临床病理讨论

  • 发热、皮疹、肺部病变、骨破坏

    朱卫国;沙悦;王玉;王澎;杨缇;李书纲;王林杰;曾学军;

    "临床病理讨论"(clinical-pathological conference,CPC)是北京协和医院建院几十年坚持不断、难能可贵的传统学术活动,是发挥协和多学科综合优势协作诊治疑难复杂重症"临床特色"的重要体现。几十年持之以恒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对涉及多学科的疑难复杂重症病例进行讨论分析,总结经验教训,这种活动是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的基础。CPC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由对患者进行诊治的相关科室对CPC患者生前所经历的多个科室的诊断治疗过程进行复习、重新审视和全面分析。在CPC讨论中各科室根据临床资料引经据典,从本学科专业角度对患者的诊断治疗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气氛热烈、发言踊跃,与会者可持以不同的学术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论。第二,由病理科报告患者尸检结果,明确患病的疾病种类及患者的死亡原因。面对与临床有时并不完全一致的诊断,尸检报告的全面病理分析是对某种罕见及疑难复杂疾病的重新认识和思考,是对临床诊断思路正确与否的重新验证。最后,相关科室专家就病理确诊的某种罕见及疑难复杂疾病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评述,结合本例患者的救治过程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教训,获得今后临床诊治同类疾病需要加以改进和提高的启示。CPC这种学术交流形式是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极其有效的途径,也是培养临床医生,尤其是年轻的临床医学工作者不可多得的、宝贵的学习机会。这正是协和人能够坚持至今,并十分珍惜的重要原因。CPC这种在临床实践中的学习总结,是临床医生提高分析思维能力、改进临床救治水平的最佳课堂;也是临床医学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进步、发展、提高的最佳范例;更是对患者将生命贡献给医学发展的最高崇敬。每次的协和CPC都是全院最受关注、参加人数最多的学术活动。近年来由于尸检数量的急剧下降,CPC的次数也在急剧减少。但是医务处仍组织了不少有价值的CPC;此外,还创新性地组织了依靠活体标本进行的CPC,为在新的社会情况下继续保持协和优良的学术传统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期刊登的CPC即为此创新性范例,医务处孙阳处长专门撰文点评,介绍协和CPC学术活动的新模式和新方法。CPC是协和的传统和优势,CPC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本刊今后将继续组织更多的具有指导意义和创新性的CPC,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

    2010年02期 v.1 179-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47 ] |[引用频次:0 ]
  • 正在消失的临床病理讨论

    孙阳;

    <正>临床病理讨论(clinical-pathological conference,CPC)是北京协和医院的传统。历史上北京协和医院的尸检率曾达到50%,《中华内科学》杂志几乎所有的CPC均来自协和。协和的每一位医生都期待着CPC的召开,每1次CPC都盛况空前,在CPC上大家热烈讨论,有时为了1个诊断的争论甚至达到白热化程度。然而,由于诊断水平

    2010年02期 v.1 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20 ] |[引用频次:2 ]

综述

  • 炎症性肠病与骨质疏松

    李攀;钱家鸣;

    <正>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以反复发作的慢性肠道炎症为特点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同时伴有多种肠道外表现。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同时也是IBD严重却

    2010年02期 v.1 191-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28 ] |[引用频次:3 ]
  • 复杂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罗金梅;肖毅;

    <正>经典的睡眠呼吸紊乱主要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entral sleep apnea syndrome,CSAS)、陈-施呼吸(Chey-stokes respiration,CSR)和睡眠低通气综合征(sleep hypoventilation syndrome,SHVS)。其中

    2010年02期 v.1 196-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73 ] |[引用频次:3 ]
  • 晚期结直肠癌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生物标志物

    孙昭;白春梅;

    <正>结直肠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西方国家位列肿瘤死亡率的第2位,在我国位列第4位。分子靶向治疗是结直肠癌除外科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外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010年02期 v.1 201-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21 ] |[引用频次:4 ]

病例报告

  •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肺转移性腺癌、肺梗死1例

    钟旭;张力;肖毅;

    <正>肺梗死是一种常见病,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因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及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尤其当患者的高危因素不太明显时,肺梗死往往容易被漏诊。本文拟对1例因肺部阴影待查就诊而最终诊断为肺梗死的病例作一介绍及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肺梗死的警惕性。

    2010年02期 v.1 206-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50 ] |[引用频次:0 ]
  • 肺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1例

    黄蓉;管梅;肖毅;刘鸿瑞;

    <正>肺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pulmonary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PLCH)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少见病,属于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Langerhanscell histiocytosis,LCH)的一个分型。为单器官肺受累,目前无确切发病率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主要发生于中年人,占肺间质性疾病肺活检的5%左右,并与吸烟密切相

    2010年02期 v.1 209-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55 ] |[引用频次:0 ]
  • 肺多发囊腔样变肺腺癌1例

    黄蓉;刘铭;肖毅;

    <正>肺部多发囊腔样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肺部影像学改变,而导致肺部多发囊腔样病变的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囊性支气管扩张、肺间质纤维化及肺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等。本文报道1例以肺多发囊腔样病变为主要表现的肺腺癌,以加深临床医生对肺癌表现多样性的认识。

    2010年02期 v.1 212-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18 ] |[引用频次:11 ]

指南

  • 危重病患者的病情评估

    侯青敏;孟彦苓;杜斌;

    <正>对危重病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目的包括:早期发现危及患者生命的生理异常现象;确定纠正这些异常现象的适当措施;对基础病因作出诊断。早期发现具有生命危险的危重病患者,便于医务人员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很多临床危险情况若能够做到早期发现,通过简单的治疗措施(如吸氧、呼吸治疗或静脉输

    2010年02期 v.1 215-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50 ] |[引用频次:3 ]

医史钩沉

  • 刘士豪教授与我国第1例胰岛素瘤研究报告

    张大明;李乃适;

    在1936年5月JClinInvest杂志上,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刘士豪、娄克斯等发表的1篇病例研究,不仅是中国第1例胰岛素瘤的病例报告,也不仅是同时代成功手术根治胰岛素瘤前10余例之一,而且还通过提取肿瘤标本的胰岛素进行了生物测定,并进行了详尽的代谢研究,与国际同类研究相比毫不逊色,反映了北京协和医院在20世纪30年代的研究风格及在国际医学界的学术地位。

    2010年02期 v.1 218-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41 ] |[引用频次:2 ]

政策与法规

  • 转化医学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先行

    关健;

    <正>转化医学研究已经成为全球认可的医学研究模式,并逐渐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转化医学研究倡导从临床工作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由基础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再将基础科研成果快速转向临床验证,进而完成产业化,形成诊断与治疗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我国具有转化医学研究最丰富的疾病种类和研究资源,转化医学研究的开展,将有利于我国生物医药的原始创新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

    2010年02期 v.1 22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44 ] |[引用频次: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