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学杂志

Medical Journal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 克罗恩病肠系膜脂肪包绕影像学研究进展

    周梦园;朱庆莉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一种,其发病率逐年增高,肠系膜脂肪包绕是CD的一种特殊征象,与CD肠道炎症和肠腔狭窄密切相关,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肠系膜脂肪包绕的形成机制可能与脂肪细胞的迁移和肠道微生物群易位有关。核磁共振成像、CT和超声是CD常用的影像学评估手段,可显示肠系膜脂肪包绕征象,并评估肠道炎症、肠腔狭窄。本综述的目的是介绍肠系膜脂肪包绕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意义,以及不同影像学方法的评价指标,进一步探讨肠系膜脂肪包绕与CD炎症活动度和狭窄的关系。

    年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2K]
  • 临床医生如何做好RCT研究

    沈恺妮;李剑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是证实临床干预措施有效性的最佳研究手段。一项好的RCT应以具备临床意义、科学价值的主题为核心,重点关注干预及对照的设立、随机化方式及研究终点的选择。在实施过程中,把握伦理申请、研究注册、数据收集及研究定期审核等细节,从而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及结果的可信度。

    年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2K]
  • 罕见病指南的制订:现状、挑战与机遇

    周奇;李沁原;刘雅莉;罗征秀;张卫社;陈彤;李国保;商洪才;杨克虎;张波;陈耀龙;张抒扬

    罕见病发病率虽然极低,但7000多种罕见病却影响着全球6%~8%的人群。罕见病临床实践指南作为改善罕见病患者健康结局的指导性文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系统阐述国内外罕见病指南的研究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当前的机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我国罕见病指南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年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8K]
  • 撤除生命维持干预的伦理学辩护

    张迪;宁晓红

    撤除生命维持干预(life-sustaining medical intervention,LSMI)是临床实践中常见的伦理学问题。本文分别从尊重患者自主性、无效医疗和患者最佳利益三个方面,尝试对撤除LSMI的伦理学可辩护性进行梳理和分析,并结合案例为临床实践中撤除LSMI提出可操作性建议及对策。笔者认为符合下述任一条件时,撤除LSMI可得到伦理学辩护:(1)患者给出有效同意;(2)生命维持干预被判定为无效医疗;(3)撤除生命维持干预符合患者的最佳利益。最后,笔者指出实践中撤除LSMI所面临的挑战及可能的解决途径。

    年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2K]
  • 真实世界研究:弥合临床实践指南与临床决策之间的距离

    施秀青;阎思宇;黄桥;李绪辉;王永博;马文昊;商洪才;靳英辉

    临床实践指南是制订临床决策的重要依据,但仍有诸多因素导致医生无法遵循指南,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为指南的外部有效性受限,最终使得指南无法为临床决策的制订提供足够依据,此为指南与临床决策之间的距离。真实世界研究可增强指南的外部有效性,为临床决策的制订提供依据,为指南提供本土化证据、成本效益及其他方面相关证据,同时可监测指南的实施,弥补传统指南的证据不足,有助于弥合指南与临床决策之间的距离。在指南制订过程中,可考虑纳入高质量的真实世界研究和真实世界证据,以促进指南优化,助力指南质量提升。

    年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3K]
  • 洗浴在儿童特应性皮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刘正强;余红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复发性湿疹性皮损为特征,伴有皮肤干燥和难治性瘙痒。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复杂,其中原因之一可能与皮肤微生物环境相关,多项研究发现洗浴可能与皮肤屏障功能有关,洗浴方式的不同可能影响特应性皮炎的严重程度。因此,本文聚焦儿童特应性皮炎的洗浴方式、清洁剂使用等,并对相关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展开阐述。

    年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 Ⅰ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发病机制及研究进展

    刘屹霄;杨莹韵;杨爱明

    Ⅰ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是一种以炎症和纤维化为主的胰腺炎,属于IgG4相关性疾病。目前关于Ⅰ型AIP的发病机制认识尚浅,普遍认为其发病是遗传、环境、免疫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近年来,在Ⅰ型AIP发病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本文主要从免疫学角度阐述其发病机制及研究进展。

    年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9K]
  • SPRY4遗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相关: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吴增玉;张跃川;彭越;吴南;邱贵兴;庄乾宇;仉建国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评价SPRY4基因rs3797053,rs10040443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相关性,从而探索该病的危险因素或病因。方法依据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诊断标准,共纳入197例受试者,包括97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和100例正常的健康组。运用全基因组测序的方法检测SPRY4基因上rs3797053、rs10040443位点的多态性,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基因型、等位基因、携带频率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SPSS25.0)。结果中国汉族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组中携带SPRY4rs3797053等位基因和基因型与健康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245,P=0.499)。SPRY4rs10040443C等位基因频率在AIS组中明显高于健康组(17.5%vs8.0%,P=0.005),CC基因型和健康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4)。该位点在AIS组中的基因型分布与PUMC分型相关(P=0.001),它的基因型C/T+T/T与PUMCⅡ型患者的发病相关。结论中国汉族人群中SPRY4基因rs10040443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具有相关性,其中C等位基因可能是该疾病的危险因素。

    年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0K]
  • 中国精英教学医院联盟住院医师核心胜任力里程碑评价体系

    中国精英教学医院联盟;张抒扬;朱波

    中国精英教学医院联盟(简称“联盟”)致力于探索毕业后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基础上,推进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医学人才培养,特别是在深化医教协同、推动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改革和里程碑评价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本文对联盟住院医师核心胜任力框架共识的建立及基于胜任力的里程碑评价体系建立进行阐述,并对胜任力及里程碑评价工具在实施中的挑战与前景进行分析,认为这一评价体系的建立与推广将有助于发挥联盟在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中的引领作用,促进我国医学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年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7K]
  • 组建患者小组:将患者价值观与偏好整合融入指南制订过程的建议

    高一城;夏如玉;柴倩云;冯玉婷;王雅琪;罗慜婧;费宇彤

    患者参与指南制订作为一个新兴的国际研究热点,国内外相关方法学研究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倡导组建患者小组,并围绕患者小组的工作方式、参与指南制订的患者代表来源及选择、参与环节、管理及支持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患者小组持续性、结构化与指南共识专家组进行患者价值观与偏好信息的双向交流模式等方法学优化建议,以期为国内患者参与指南制订提供参考。

    年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 乳腺癌骨转移研究进展——从基础到临床

    刘沫含;周星彤;孙强

    骨骼是晚期乳腺癌最好发的转移部位,骨转移所致骨相关事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期。因此,提高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深入探究骨转移的发生发展机制、探索早期诊断方法、寻找有效的骨转移治疗方法和药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主要从分子机制、影像学及生物学诊断方法、系统治疗等方面对乳腺癌骨转移的相关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年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1K]
  •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相关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宋淑佳;裴丽坚;徐雁;张雪;黄宇光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 NMOS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性疾病,临床特征包括视神经炎,纵向长节段脊髓炎,及其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受限于动物模型的缺乏,目前NMOSD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尚不明确,尽管已有部分研究证实神经病理性疼痛在NMOSD动物模型中的存在,但这些模型尚不成熟,未来亟需建立可靠且简便易行的NMOSD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以帮助阐明发病机制,挖掘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对NMOSD相关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理想的动物模型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年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 北京协和医院成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术前评估与手术时机选择建议(2023)

    树茜;许力;谭刚;裴丽坚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措施的调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术前评估、手术时机选择已成为医患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为此,北京协和医院组织相关多学科专家,遵循简明、个体化、分层分型、临床可操作的原则,结合最新临床指南、国内外临床研究证据与经验,编写了《北京协和医院成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术前评估与手术时机选择建议(2023)》。本建议提出,成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术前评估需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史、症状严重程度、康复情况等;综合考虑患者基础疾病、症状严重程度、手术麻醉等因素,进行全面、个体化的评估,从而为医务人员开展术前评估及手术时机选择提供决策支持,有助于加强围术期管理并提升术后康复质量。

    年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 我国霉菌感染流行病学分析: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张丽;康梅;陈中举;曹存巍;马玲;朱敏;金炎;夏云;褚云卓;刘文恩;郭大文;黄颖;段金菊;王俊瑞;徐雪松;马筱玲;李彬;廖康;朱鹏飞;王瑶;徐英春;明亮

    目的 分析我国霉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现状。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中国医院侵袭性真菌病监测网中19家参与单位的霉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采用WHONET软件分析霉菌菌种构成及临床感染情况等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共纳入16285例霉菌感染患者,其中男性患者占比(62.1%)高于女性患者(37.9%);以老年患者为主,年龄中位数为60岁,≥61岁患者占比49.3%(8023/16285);主要分布科室为内科、ICU及外科;标本类型以下呼吸道标本为主(81.7%),其次为脓液及分泌物标本(7.8%);霉菌菌种构成以曲霉属为主(84.8%),青霉属、镰刀菌属、毛霉目和赛多孢霉占比分别为5.1%、3.0%、1.3%和0.4%;霉菌引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中,下呼吸道感染霉菌以曲霉属为主(88.7%),其中烟曲霉最为常见(47.8%);耳部感染霉菌中曲霉属占比高达98.7%,其中土曲霉占比最高(39.7%);眼部感染霉菌中镰刀菌属占比最高(54.6%)。结论霉菌引起的下呼吸道、耳部和眼部感染的主要菌种分别为烟曲霉、土曲霉和镰刀菌属,在临床治疗时需注意不同部位霉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差异。

    年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4K]
  • 院前体外心肺复苏:现状与前景

    史晓朋;杨蕾;程艳伟;白伟民;景莉娟;秦历杰

    对于传统心肺复苏不能恢复或维持自主心律的心脏骤停患者,通过建立体外膜肺氧合快速实施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CPR)可维持重要器官的灌注,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院前实施ECPR可最大化减少心脏骤停患者循环不充分的时间,但因其投入巨大,且受场地条件限制较多,临床推广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在团队协作、流程实施及最佳受益人群方面仍有待更深入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已有部分医疗机构开展了院前ECPR策略,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就院前ECPR实施现状进行综述,并对未来前景进行展望。

    年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0K]
  • 人工智能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刘帅;朱华栋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硬件以及大数据的发展,生命科学领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设备及算法。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人工智能设备能够实现对心脏骤停进行风险预测和早期识别,还可指导心肺复苏实施及复苏后临床预后的预测和个性化诊疗。人工智能不仅为科研提供新思路,且在临床决策与医疗资源配置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将围绕人工智能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情况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年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 肥厚型心肌病心脏性猝死的高危因素及预防

    潘玉惠;桑文涛;边圆;徐峰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肌病之一,心脏性猝死是其最严重的结局。及早识别、早期预防可推迟或避免心脏骤停的发生,因此,明确HCM的猝死高危因素对于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目前HCM公认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猝死家族史、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严重左心室肥厚、不明原因晕厥、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终末期肥厚型心肌病、任何大小的左心室心尖室壁瘤以及广泛晚期钆增强等,预防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外科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室间隔心肌酒精消融术和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等。本文围绕识别肥厚型心肌病引发心脏性猝死的高危因素以及预防策略,就HCM预防、诊断、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改善HCM患者的临床结局提供指导。

    年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9K]
  • 中国临床药师核心胜任力框架专家共识(2023)

    张波;甄健存;张抒扬;唐筱婉;刘清扬;闫雪莲

    在医院药学服务转型的新时代背景下,对临床药师参与“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专业技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胜任力标准的制定已成为国际趋势,目前我国关于药师胜任力的研究较为缺乏且尚无临床药师的核心胜任力框架。为完善我国临床药师胜任力体系建设,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美国中华医学会和中国医院协会药事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并组织药学、医学、教育和管理者等多学科领域专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和我国临床药学实践经验,采用改良德尔菲法制定了《中国临床药师核心胜任力框架专家共识(2023)》。该共识确定了临床药师应具备的核心胜任力框架,包括职业素养、知识技能、病人照护、沟通合作、教学能力和终生学习6项一级指标和23项二级指标及其对应释义,为我国临床药师的培养和能力提升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探索方向。

    年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2K]
  • 多模式血液管理措施下血友病关节炎与股骨头坏死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失血风险比较:回顾性队列研究

    陈波;徐溢明;彭慧明;冯宾;刘冠墨;王雪晴;翁习生

    目的 对比在多模式血液管理措施下,血友病关节炎(hemophilia arthritis HA)与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ofthefemoralhead, ONFH)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围手术期失血量及异体输血风险。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15日接受单侧THA并符合标准的26例HA患者,平均年龄(30.46±6.78)岁,BMI(23.90±4.53)kg/m~(2);按照1:3匹配76例接受单侧THA的ONFH患者。两组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4.41±7.398)岁,BMI(24.61±4.11)kg/m~(2);比较两组人口学资料,中位手术时间、中位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第1、3天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术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下降值、总失血量、输血比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HA-THA组术后总失血量[(1927.08±956.60)mL比(1475.88±924.43)mL,P=0.036]及隐性失血量[(1526.70±835.82)mL比(1147.94±930.10)mL,P=0.069]均多于对照;大出血率高于对照组(38.46%比15.38%,P=0.002);输血率高于对照组(15.38%比9.89%,P=0,012);中位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98min 比77min,P=0.015);中位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20天 比12天,P=0.000)。结论单侧HA-THA的围手术期失血及异体输血风险相比ONFH-THA患者仍高,需进一步研究预防性和有效的方法来降低HA-THA失血风险。

    年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7K]
  •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进展

    彭祥;李湘民

    随着社会的快节奏发展,心脏骤停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对于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首要目标是保证大脑氧供,避免脑缺氧损伤。近年来,由于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NIRS)可监测额叶皮质脑组织局部脑氧饱和度,实时反映脑氧供需平衡,其在心肺复苏领域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NIRS技术可用于评估心肺复苏质量、早期发现再次骤停、判断患者的预后、评估脑血流自主调节水平、监测目标温度管理以及体外心肺复苏治疗患者的救治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就NIRS的原理及其在心肺复苏领域中的应用进展进行概述,以期指导临床实践。

    年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4K]
  • 临床医师胜任力的经典模型与研究进展

    张翰林;何紫棠;李玥;罗林枝;张抒扬

    临床医师胜任力是指临床医师在日常实践中习惯性和明智地使用交流沟通、专业知识、技术技能、临床思维、情感表达、价值取向和个人反思的能力。本文针对临床医师胜任力的经典模型与内涵阐释,以及国内临床医师胜任力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中国医学教育与医生职业发展策略研究提供借鉴。目前,我国临床医师胜任力在医学教育和岗位评价领域开展了广泛研究,但仍需进一步开展理论与实证研究,以助力中国医学教育与医生职业发展。

    年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7K]
  •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相关葡萄膜炎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

    杨曦;唐雪梅;马明圣;宋红梅;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中国儿童风湿免疫病联盟;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研究中心风湿免疫联盟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IA)是儿童时期常见的风湿免疫性疾病。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相关葡萄膜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associated uveitis,JIA-U)是JIA重要的关节外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隐匿起病的虹膜和睫状体前部非肉芽肿性炎症(虹膜睫状体炎),是造成儿童时期残疾和失明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及欧洲儿科风湿病学的单一枢纽和接入点(Single Hub and Access point for pediatric rheumatology in Europe,SHARE)先后均发表了JIA-U的临床指南,但我国尚缺乏诊疗相关指导性文件。为进一步加强该病的临床认知和诊疗规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中国儿童风湿免疫病联盟、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研究中心风湿免疫联盟联合眼科专家共同制定了《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相关葡萄膜炎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2023)》,在疾病筛查、诊断、治疗等方面达成初步共识,以供临床参考。

    年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1K]
  • 复苏中心: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张茂;徐善祥

    2018年我国正式提出“复苏中心”建设概念,其是医疗机构针对心脏骤停患者建立的专门体系,涵盖从心脏骤停预防到急救、监护、治疗、康复的全过程,通过整合各种医疗资源并优化系统流程,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救治服务,争取最佳复苏结局。复苏中心建设是社会对高质量急诊医疗服务的必然需求,是医院推动多学科尤其是急诊学科发展的重要举措,亦是医院提升管理能力的重要抓手。复苏中心将在传统急救医疗体系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提升,针对最紧急的急救状况探索更高质量的救治模式和流程。复苏中心建设首先需要急诊学界达成共识并积极发声,同时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支持下,从区域试点逐步向全国范围推广。

    年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7K]
  • 院内成人心脏骤停患者临床特征及复苏结局影响因素分析

    赵婷婷;赵媛媛;邢吉红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成人心脏骤停(cardiacarrest,C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复苏结局,探讨影响成人CA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成人C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结局指标将患者分为自主循环恢复(returnofspontaneouscirculation,ROSC)组与非ROSC组、存活出院组与死亡组,探讨影响复苏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共351例CA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206例,女性145例;平均年龄为65岁。心源性因素引起的CA患者191例,CA发病时初始心律为不可除颤性节律(心搏停止、无脉电活动)的患者267例。经CPR治疗后,152例ROSC,其中42例存活出院。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不可除颤心律、抢救过程中未出现可除颤心律、无电除颤、无紧急气管插管为降低ROSC发生的可能因素,年龄小、CPR持续时间≤30min、肾上腺素累计剂量小为增加ROSC发生的可能因素;非心源性病因、不可除颤心律、无电除颤、抢救过程中未出现可除颤心律降低患者存活出院的可能,CPR持续时间≤30min、肾上腺素累计剂量小增加患者存活出院的可能。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CPR持续时间≥30min是ROSC的独立危险因素,更小的年龄、无紧急气管插管、肾上腺素累计剂量小是ROSC的独立保护因素;CPR持续时间≥30min是存活出院的独立危险因素,心源性病因、抢救过程中出现可除颤心律是存活出院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CPR持续时间、肾上腺素累计剂量、CA初始心律、电除颤、抢救过程中出现可除颤心律是ROSC和存活出院的相关影响因素,且CPR持续时间>30min为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高度关注上述因素,以改善心肺复苏患者的结局。

    年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2K]
  • 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挑战与前景

    刁振丽;李金明

    传统的微生物学检测方法难以满足临床上复杂多变的病原体检测需求。近年来,新兴的?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metagenomic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诊断、新发突发传染病病因分析、耐药基因检测和宿主免疫应答分析等领域。mNGS检测流程十分复杂,检测过程中每一步骤引入的变异均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检测方法缺乏标准化、人员认知和能力不足、仪器试剂成本高昂是mNGS临床推广面临的主要障碍。检测方法的标准化、规范化,人员知识和能力的提升是目前mNGS检测面临的迫切需求。整合mNGS病原体信息、转录组信息和耐药基因信息以综合提高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管理水平是mNGS检测的重要发展方向。

    年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2K]
  • 间充质干细胞对脑缺血性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汪杰;李湘民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预后欠佳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目前导致患者瘫痪的重要原因,多见于心脏骤停、脑出血、脑梗死、脑卒中等疾病。其经典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包括氧化应激、炎症反应、钙超载、一氧化氮以及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等。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方案不断得以完善,然而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仍在不断探索中。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存在于骨髓、肌肉、脂肪等组织器官中。近年来,MSCs凭借其强大的分化能力、分泌能力以及良好的免疫相容性被用于探索治疗各种疾病。本文从病理生理机制出发,阐述MSCs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以期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提供新思路。

    年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 硼中子俘获疗法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刘志凯;程炜诗;吴王锁;梁天骄;邢庆子;张紫竹;刘志博;刘渊豪;潘建基;朱晒红;李晴暖;张福泉;邱杰;霍力

    硼中子俘获疗法(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 BNCT)是一项处于快速发展中的先进放疗技术。该技术通过在癌细胞内发生的~(10)B(n,α)~(7)Li原子核反应杀死癌细胞,是一种原子级别的二元靶向治疗,其临床实施需要专业技术与装置支持。BNCT的核心要素包括适宜的中子源及中子俘获药物。相较于传统放疗技术,BNCT在治疗局部复发肿瘤(如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头颈部肿瘤)中优势突出,能够更好地保护正常器官,特别是对于已经对周围器官产生明显侵犯的肿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阐述BNCT的技术原理、核心要素及其临床应用,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年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4K]
  • 证据合成方法学:现状与发展

    苏仁凤;玉炫;史乾灵;罗旭飞;孙雅佳;兰慧;任梦娟;吴守媛;王平;王玲;赵俊贤;陈耀龙

    证据合成即使用系统、明确的方法对现有研究进行合成。目前的证据合成方法种类众多,应用领域广泛,如何选择和使用最佳的证据合成方法是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归纳与总结证据合成方法发展现状和分类的基础上,阐述证据合成方法的定义、特点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证据合成方法应用中面临的问题提出思考与建议。

    年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2K]
  • 胃内微生态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田梦;武国兵;杨锦;欧阳晶;常虹;刘敏;郑亚;陈兆峰

    微生态已被证明与消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而关乎胃内微生态的研究大多以幽门螺杆菌为重点。随着微阵列及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除幽门螺杆菌外,越来越多的菌属如放线菌、厚壁菌、梭状菌等被发现,此类菌属及其丰度变化亦被证明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对胃内微生态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展开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年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
  • 中医药多元证据整合方法学MERGE框架

    赖鸿皓;王浙;李滢;唐文静;王蓓蓓;孙培栋;孙铭谣;黄嘉杰;肖志攀;李颖;赵晨;商洪才;杨克虎;刘杰;葛龙

    在循证医学时代下,依托规范的技术方法和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发掘中医药独特优势,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并惠泽人类的必由之路。中医理论、人用经验和研究证据三结合证据体系的提出标志着中医药特色评价体系思维方法取得了重要进步,经过恰当方法整合后的多元证据体是中医药临床指南推荐意见和循证卫生决策的有力支撑。本文基于当前国际证据合成与分级方法学前沿与进展,初步提出中医药多元证据整合方法:MERGE,以期为该方法学走向成熟奠定基础,并为中医药循证医学方法学体系的发展提供借鉴。

    年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0K]
  • 皮肤组织工程支架及其材料在创面修复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张思宇;马诗淇;王梦慈;李晓艺;冯树梅

    近年来,皮肤组织工程技术为大面积创面修复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皮肤组织再生主要基于使用合适的组织支架,其可细分为多孔、纤维、微球、水凝胶、脱细胞等几种类型,而支架材料又分为天然和合成两种,单一材料具有局限性,目前临床大多采用由两种及以上材料构成的复合材料。深入认识当前各种生物材料和支架的性能、优缺点,探索构建性能更佳的生物材料和支架,是未来皮肤组织工程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不同组织支架与支架材料在皮肤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以及应用价值,以期为创面修复领域临床应用与研发提供参考。

    年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 老年骨关节炎及骨质疏松症诊断与治疗社区管理专家共识(2023版)

    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彭慧明;翁习生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和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两种疾病经常共患。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在OA和OP的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缺乏OA及OP社区管理专家共识和指南。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OA及OP的诊疗水平,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指南制订方法,通过调查确定拟解决的重要临床问题,并对OA及OP领域已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基于当前的循证医学证据,经德尔菲投票及专家组讨论,最终形成14条推荐意见,涉及OA及OP的诊断、风险筛查、患者自我测评、社区治疗及适宜诊疗模式,以期为中老年人群OA与OP的社区管理提供临床指导与帮助。

    年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9K]
  • 胃内球囊用于减重的临床研究进展

    康军仁;徐强;李海龙;魏薇

    胃内球囊是一种无创的肥胖症治疗策略。通过在胃内放置球囊,限制容量和延缓胃排空可实现减重目的,临床上适用于单纯通过饮食运动未能减重成功,或不愿意接受减重手术的肥胖患者,也可用于减重手术术前先期减重的过渡性治疗。胃内球囊留置期内减重效果良好,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但长期减重及改善代谢效果尚需更多临床研究加以验证。目前胃内球囊在我国尚未获批应用于临床。本文对胃内球囊的适应证、禁忌证、减重效果及相关并发症进行综述,以期指导临床实践。

    年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 《中国绝经管理与绝经激素治疗指南2023版》解读

    陈蓉

    绝经的本质是卵巢功能衰竭,其对女性健康影响重大。绝经管理的理念是“治已病”兼顾“治未病”,缓解绝经相关症状的同时预防慢性疾病,在全面生活方式管理的基础上,在专业医务工作者的指导下,对适宜女性开展包括绝经激素治疗在内的各项医疗保健措施,从而改善和提高中老年女性的生命质量。《中国绝经管理与绝经激素治疗指南2023版》已于2023年1月正式发表,本文对该指南的核心要点尤其是主要更新点进行解读,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年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7K]
  • 《2022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殖与妊娠管理指南》解读

    田新平;赵久良;李梦涛;宋亦军;刘俊涛;曾小峰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多发于育龄期女性,其生育管理已成为SLE患者疾病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中国风湿免疫病相关生殖及妊娠研究委员会的联合组织与指导下,制定了我国首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殖与妊娠管理指南。该指南针对13个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做出基于循证证据的推荐,涵盖了孕前准备(孕前咨询、妊娠风险评估、妊娠时机选择、辅助生育措施选择)、妊娠期疾病监测与治疗、胎儿监测与并发症诊治、产后随访与哺乳注意事项及新生儿监护的母婴全程管理,指南还就SLE患者妊娠的适应证、禁忌证、妊娠过程中一些重要脏器损害的识别与治疗、妊娠与哺乳期药物的使用、妊娠终止的适应证与围妊娠终止期药物的调整、合并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的诊治等临床关心的重大问题做出了详细推荐,旨在提高SLE患者的妊娠成功率,降低母婴病死率。

    年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3K]
  • miRNA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黄璐;吴有斌;倪毅然;刘梦媛;吴江锋;张艳琼

    微小RNA(micro RNAs,miRNA)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及生理过程,可稳定存在于组织、细胞及血液中,成为多种疾病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已有研究表明,其在各种慢性肝病所致的肝纤维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可通过调节肝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干预肝纤维化发展进程。本文就miRNA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肝纤维化的诊断及分子靶向治疗提供借鉴。

    年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1K]
  • Omicron变异株病毒学特征:关键突变、致病性、免疫逃逸

    陈玉清;李金明

    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Omicron变异株首次在博茨瓦纳被检出,随后造成了全世界范围内的感染人数激增。截至目前,Omicron是需要关注的SARS-CoV-2变异株中突变数量最多的毒株,已在整个基因组中发生至少50次突变。Omicron基因组发生的突变赋予病毒一定的适应性优势,如受体结合域与人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受体亲和力增强导致病毒传播能力增强,病毒复制能力减弱导致在COVID-19患者中引起的症状较轻。此外,该变异株具有较高的环境稳定性,部分逃脱了来自疫苗接种或先前感染诱导的宿主免疫反应,且对大多数治疗性抗体具有较高的耐药性。本文对Omicron变异株的关键突变、病毒学特征、致病性和免疫逃逸能力进行总结,以期为完善疫情防控策略和公共卫生举措提供科学参考。

    年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 健康公平性在指南制订中的思考与方法学建议

    高一城;刘芷含;陶立元;曹蕊;夏如玉;冯玉婷;方锐;邓迎杰;向文远;费宇彤

    健康公平性能够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健康差异,使公民享有公平的健康服务。,指南制订者对于健康公平性的考虑越来越重视健康公平性,并在相应的指南中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应用。但现有目前指南制订过程中对于健康公平性的结构化和系统化构建涉及考虑较少,其对未来指南制订过程的指导有限。本文欲旨在探讨在指南制订的关键环节对深入构建健康公平性系统化进行深入考虑的方法学建议,以期为指南制订者提供参考。

    年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 万古霉素等16种药物对临床革兰阳性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全国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吴云;陈家炜;王瞳;李进;张戈;康巍;张京家;孙宏莉;徐英春;刘亚丽

    目的了解万古霉素等16种药物对临床革兰阳性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收集全国24家医院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进行菌种鉴定,并采用自动化仪器法对收集的菌株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按CLSI2022年版标准判读药敏结果,进而对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革兰阳性球菌500株,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51.0%,255/500)和肠球菌(46.6%,233/50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阳性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苯唑西林和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55.5%~71.5%),但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保持较低的耐药率(0.2%~1.0%)。所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均对利奈唑胺敏感,但4.4%的粪肠球菌对利奈唑胺耐药;所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均对万古霉素敏感,但1.8%的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夫西地酸的耐药率较低,仅为2.7%。去甲万古霉素和万古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_(50)和MIC_(90)相同,分别为1 mg/L和2 mg/L。结论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均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夫西地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仍存在对上述4种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

    年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9K]
  • 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性能评价通用方法专家共识(2023)

    刘士远;李静莉;吴健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医疗器械的研发与转化进入活跃期,产品的性能评价方法需要标准化且亟待创新。以促进行业发展、支撑监管、提升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品质量为目标,浙江大学牵头联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等多家专业机构,依托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分析了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性能评价的共性问题,对相关测试方法进行梳理总结。本文在专家组共识的基础上,对各种测试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具体介绍,同时也对相关的测试数据抽样加以阐述,有助于业内形成统一认识,促进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性能评价方法与流程的标准化,为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年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6K]
  • 放射性药物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协同抗肿瘤研究新进展

    曾馨莹;文雪君;郭志德;张现忠

    靶向放射性核素治疗诱导DNA双链断裂,激活cGAS-STING通路、NF-kB/IRF3通路和STAT1/3-IRF1通路,上调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的表达,促炎细胞因子、CD8~(+) T细胞及CD4~(+) T细胞在肿瘤中浸润增加,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提供了有利的免疫原性微环境。联合治疗使得正向调节免疫反应的记忆效应T细胞、M1型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浸润增加,免疫抑制性的调节性T细胞、M2型巨噬细胞及髓源性抑制细胞下调,部分小鼠肿瘤完全缓解并产生免疫记忆。值得注意的是,放射性诊断药物2-[~(18)F]FDG联合PD-L1抗体治疗也可调控免疫微环境,显著提高疗效。本文主要综述目前典型的放射性药物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协同抗肿瘤治疗策略,并强调联合治疗时间窗以及不同的治疗组合可能改善治疗效果,提出诊断放射性药物联合免疫治疗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治疗范式,或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年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 平行医生与平行医院:ChatGPT与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未来医疗的冲击与展望

    王飞跃

    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模型智能技术,如ChatGPT等,必将冲击各行各业,特别是事关生命健康的医疗事业。此类通用智能科技的深入与普及,将使数字医生理念变得现实且迫切,并将进一步加快推动医生与医院的虚实互动平行化进程。本文从智慧新医学的“三个三”概念出发,讨论如何在此大背景下降低社会成本,提高医疗保健效益,未来使“患者拥有个性化和私人专属的数字医院”的愿景成为现实。

    年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